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隆中对》“跨有荆益”的策划为何破灭——论刘备和关羽对丧失荆州的责任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97年 第2期29卷 53-60页
作者:方诗铭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为刘备霸业设计的英明蓝图.蓝图的第一步是“跨有荆益”,占据长江中下游的荆州和益州,这是霸业的基础.自从关羽丧失荆州.“跨有荆益”的策划完全破灭,致使《隆中对》也成为一纸空文.是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当然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权力、空间与近代街区内部构造——上海马斯南路街区研究
收藏 引用
《史林》2012年 第5期 1-13,189页
作者:马学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本文以近代上海马斯南路街区的形成、演变为线索,首先将马斯南路作为一条道路,考察它的"造路史";其次,把马斯南路视为一个街区,探讨这个街区的"造街史",涉及街区的范围与特色;继而围绕街区构造的核心——"权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党从“革命”转向执政的多重困境——基于《王子壮日记》的观察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16年 第8期 131-143页
作者: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王子壮曾长期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亦有国民政府部会任职的经历。他留存的《王子壮日记》为考察国民党"党国"体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通过对王子壮个人经历及其见、闻和思的考察,可以发现国民党"革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阶级制度”“阶级压迫”与“阶级斗争”的历史叙述——20世纪初“阶级”近代语义的过渡生成
收藏 引用
《史林》2023年 第2期 164-172,219页
作者:蒋凌楠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阶级”一语在晚清始为大量使用,内涵仍是传统官阶等级制度的延伸。近代国民平等观念传入东亚后,传统等级制的合理性颇受质疑。这种遭到反思、批判的传统品位政治特征,被概括称为“阶级制度”。清末革命和民国设计上都吸收了近代日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姚锡棠先生的学术人生
收藏 引用
《史林》2014年 第B12期 127-132页
作者:姚锡棠 张生不详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姚锡棠,生于1934年1月,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1956年至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工程经济学院攻读动力经济学专业,归国后在华东电力设计院工作20年,1981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工业室主任、部门经济长,19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人社团、校董会与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治理机制——以上海大同大学为中心(1912—1949)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期54卷 126-134页
作者: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200235 
大同大学于1912年创办于上海,是近代中国一办学历史较长,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私立大学。立达学社是大同大学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对大同大学的内部治理起决定作用。1928年,大同大学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开始设立校董会。但校董会只是为依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特殊年代里“siyi”与我的命运--关于“吴四一”的名字史
收藏 引用
《史林》2010年 第B7期 120-121页
作者:吴四一(口述) 林升女(采访整理) 林升宝(采访整理)上海市松江区水务局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200235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吴四一,1930年生,祖籍安徽,离休干部。1949年开始从事摄影事业,50年代曾任《华东画报》、《新华日报》摄影通讯员,《松江画报》记者,上海市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松江摄影协会顾问,上海市农村摄影"耕耘奖"获得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技相传、艺工识通——周亮工《印人传》载印人父子艺事钩沉
收藏 引用
《史林》2015年 第6期 80-95,40+217页
作者:秦蓁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清初周亮工撰《赖古堂印人传》四卷,立传六十篇,共述印人七十三名,而父子皆能治印者计有九对,约略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如果父亲是治印名家,在其年老之后,由儿子代为捉刀以满足求印者之需求的情形则很常见。这一现象颇能凸显篆刻艺术&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景之治与儒家思想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1期36卷 1-14页
作者:罗义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从学术思想性质上将文景之治概括和指称为道家政治、黄老政治、老子政治,是自清末夏曾佑首倡以来至今流行的一个观点,但它是一个见道不见儒的有漏之见,漏掉了指导思想、政治礼乐制度和社会领域的基本事实和儒学存在,因此不能成立。由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论政到变政--戊戌时期的行政改革析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09年 第5期 148-155页
作者:李志茗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235 
戊戌变法以变官制开始,又以变官制失败而告终,以与其说是变法,还不如说是行政改革。这场改革由康有为倡言设计、光绪帝付诸实践,不仅在精简国家机构、变革人事制度、修订行政法规等除旧方面有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而且在新式行政机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