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华古都营城智慧的创新探索——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4年 第8期48卷 4-15页
作者:王建国 吴晨 杨俊宴 陈薇中国工程院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 
北京老城是东方古都的杰出代表,北京向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仍然面临来自社会、经济、城市定位及交通方式变化等诸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针对东方古都的杰出代表——北京老城,设计通过对北京老城东方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善用能量--中国发达地区的绿色设计传统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22年 第8期 10-15页
作者:陈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 
论文就中国发达地区的绿色设计传统的形成背景和设计特点进行了历史分析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整体性组织、精准性设计、时间性考量、高效性管理、主体性应对”5个方面,挖掘了在节地、节能、节材、节工方面的优秀设计传统,并阐明人在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构“城堰一体”: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整体文化景观呈现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1期51卷 71-79页
作者:董亦楠 沈旸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210096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晋祠的空间书写与文本再构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3年 第1期 90-97页
作者:申童 沈旸 贾珺 周小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96 
空间是客观存在,但基于空间认知的书写却是主观且需识别的文本。人们认知空间,受阅读前人文本、现场实物空间、当下利益活动等多重影响,又展演于新的书写和营建,再影响后人的空间感知。以晋祠为例,从空间的朝向、定位、秩序、边界等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线索和方法的“城南旧事”——小西湖实践中的历史发见与城市想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2年 第1期 9-16页
作者:沈旸 张旭 俞海洋 谢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旭可建筑上海200081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96 
对于城市保护与再生实践,"城南旧事"能否成为发见历史的线索和想象城市的方法?以小西湖实践中3种尝试——小西湖塔影因借的情境再现、三官堂基址呈显的陈规再造、翔鸾庙地名辨读的里坊再识,试图说明:历史/传统/文化的延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如何用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10期 41-45页
作者:孟阳 陈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针对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过程中的用问题.从择、伐、解、搭4个环节开展讨论,加强了对于营造的前期过程及其精准用材的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部分不足,总结了知材善用和因材施造的绿色设计思想和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术语的物外之意——以四川穿斗民居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1年 第4期 114-119页
作者:赵芸 沈旸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610000 维也纳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奥地利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对四川穿斗民居的田野调查发现,工匠使用的术语存在一物多名、多物同名、异物类名等现象。在梳理田野调查、已有文献大作术语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施工阶段术语的不同作用,分析具体营造中工匠的思维与意识。同时从术语的角度,就穿斗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层级与交叉的保暖设计系统--以北京东四头条至十条传统住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0年 第2期 102-107页
作者:贾亭立 郭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北京传统住区经过历史发展,在应对气候影响尤其是冬季保暖方面,经验独到。以北京东四头条至十条传统住区为例,基于实地调研,从多层级与交叉的角度,探讨高效的保暖系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设计建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卷与立轴:两种城市“片段秩序”画法与城市历史空间更新方法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7年 第8期 14-20页
作者:林岩 沈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210096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通过(清)徐扬的两幅作品《姑苏繁华图》和《京师生春诗意图》的图解分析,归纳出城市线性空间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和城市形态整体感的表达方式。通过笔者参与的芜湖"十里长街"和新场"河街四进"两个城市设计案例,探索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适于传统街区保护再生的“类型学地图”绘制与应用——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2期 81-87页
作者:董亦楠 韩冬青 沈旸 包宇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类型学地图"是意大利形态类型学派在传统城镇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而在中国城市传统街区的相关研究中,经常面临基础资料不足、产权信息复杂等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以南京小西湖"小尺度、渐进式"保护与再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