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晋祠山门移位的时空误读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1期 111-118页
作者:沈旸 申童 周小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210096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上海200002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以晋祠山门作为分析晋祠历史进程的一个侧面,对其从识别、认知、辩解,进而到实质性的位置变化和习惯,直接映射了晋祠由叔虞祠到圣母祠直至晋祠博物馆的过程。通过还原晋祠山门的位置和作用,重新认知圣母庙的空间组成,赋予水镜台、对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山八法:基于数字化信息图谱的山水城市设计探索——以杭州钱塘江两岸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0年 第9期36卷 47-52页
作者:杨俊宴 熊伟婷 沈旸 朱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210096 
山水城市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城市范型,山水城市大尺度空间城市设计涉及地形地貌、山水形胜、人文文化、生态景观、河湖水文、空间形态和城市风貌等复杂系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很难全盘把握。从数字化信息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晋祠及其保护
收藏 引用
建筑遗产》2017年 第2期 48-55页
作者:沈旸 申童 周小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保护设计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和中国各种力量对这种冲击的回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历时百余年的大规模社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建筑的身份逐渐发生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开始出现。本文以近现代背景下的晋祠为研究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城建造中的层位关系在构造层面的反映——以明长城大同镇段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 第3期 24-30页
作者:常军富 沈旸 周小棣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江苏南京210096 
长城的时间和地域跨度造就了长城建造特征的丰富性。以明长城大同镇段为例,不同时期的增筑和修补使长城形成了类似考古文化层的层位关系,反映在构造方面分为三种,一是帮筑做法,二是竖向凹槽和嵌砌砖块做法,三是夯层间铺砌砖石与外包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军事运作的明长城选址与布特征--以辽宁小河口段长城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 第3期 15-23页
作者:相睿 沈旸 周小棣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江苏南京210096 
明长城作为古代军事工程设施,如何针对当时的军事设施和武器条件,选择与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其布和选址的首要关注点。对长城军事功能运作的深入理解是准确认知其选址布和建造特征,进而制定合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