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东南大学 动力工程系"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热管冷油器工作壁温的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 第S1期24卷 78-82页
作者:徐礼华 魏恩宗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介绍了热管冷油器的工作特点,分析了热管的工作壁温,提出了理想壁温的概念和设计壁温的思路。结合实例,用计算机算出理想壁温,由此得出了某一冷油器的设计壁温,工业性试验验证了它的可行性,为热管冷油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效率与传热性能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 第S1期24卷 44-49页
作者:张慕瑾 史美中 杨贤骏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研究了3种不同管排数的百叶窗式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由试验数锯整理出传热数与流速的关,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对翅片表面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导出百叶窗式翅片的翅片效率计算式并根据估算分离法的原理整理出换热准则方程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及其在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控制中的仿真应用
收藏 引用
动力工程2001年 第6期21卷 1542-1547页
作者:潘蕾 杨瑜文 林中达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96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燃机研究所南京210037 
设计了一种基于 BP算法的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器。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对任意函数的逼近能力和自学习功能 ,对运行中的 PID调节数进行在线调整 ,使整个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燃气轮机排气温度调节仿真实验表明 ,这种控制器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火电机组回转式空预器漏风控制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 第A11期28卷 65-68页
作者:王明春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对国产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气横掠顺列螺旋槽管和光管管束的传热特性
收藏 引用
动力工程2005年 第1期25卷 44-49页
作者:陆国栋 周强泰 田茂诚 程林 俞小莉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杭州310027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96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以横向管距、纵向管距以及管子的几何参数为研究对象,对顺列光管和螺旋槽管管束进行了横向冲刷换热及阻力试验研究,得出了换热和阻力关联式,为顺列布置的卧式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的应用,尤其是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空气预热器提供了设计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负荷调峰运行时辅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 第S1期24卷 123-126页
作者:黎立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低负荷调峰运行时辅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黎立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南京210018)采用低负荷运行方式进行调峰的机组,其辅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低负荷运行能力和经济性,200MW机组按基本负荷设计,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测定含湿多孔介质局部含湿量的脉冲电导法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 第S1期24卷 40-43页
作者:王素美 虞维平 施明恒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未饱和含湿多孔介质局部含湿量的脉冲电导法,克服了普通电导法测试信号不稳定、重复性差的缺点.对测湿传感器的标定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试样大小对测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感器结构设计时,须注意传感器两极间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的圆柱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制冷学报》2006年 第5期27卷 51-57页
作者:杨卫波 施明恒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96 
基于经典常热流圆柱源理论,引入叠加原理与负荷累积思想将其发展为能够适用于长时期短时间步长变热流地源热泵统模拟的变热流圆柱源模型,并引用实例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对改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将圆柱源理论模型应用于太阳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恒热流法测定多孔介质的热质迁移特性参数
收藏 引用
《计量学报》1995年 第4期16卷 252-256页
作者:归柯庭 韩吉田 施明恒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设计了一种测定多孔介质热质迁移特性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该装置中多孔介质的局部温含量和温度,结合恒热流下一维半无限大多孔介质热质迁移微分方程的解,得到了石英砂、玻璃珠等多孔介质的质扩散数、热质扩散数、名义热扩散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凝结条件下水平螺旋槽管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 第5期23卷 126-130页
作者:帅志明 冯海仙 陈健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螺旋槽管由于传热性能好、抗污垢能力强、制造又比较方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过去多着重于多头深槽螺旋槽管的研究,由于槽深偏深,流动阻力过大,热力性能指标不高。在技术上,以前大多采用等热流方法,因而得不到在凝结条件下凝结强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