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单情节微电影的剧本创意技法初探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2013年 第6期 32-34页
作者:王明端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微电影的勃兴是新媒体电影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国内原生概念,“微电影”(Microfilm)至今仍未得到精确界定,尤其是与国外“短片”(shortscreen)概念的关系暖昧难分。当前,最为受到关注和曝光的微电影,往往是承载了很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现实视域下的微电影创意实践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13年 第10期 45-47页
作者:王明端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微电影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感知框架和身临其境的电子氛围,能够在流变性和虚实交织的方向上发展出新的艺术现实。微电影的艺术实践重心也将发生革命性的转移,具体表现在:从单向观看转向人机对话,从主题的表达转向意义的构建,从想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只剩下身体了吗——对青年戏剧的忧思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6年 第6期 53-56页
作者:王明端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举国体制的艺术节无疑是"人民的盛会",因集中的展演平台而让人民共享文艺创作的成果。但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因艺术节最终的评奖机制的存在,无可避免地存在"奔奖而去"的"交作业"情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机动性也驱使一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熟得很”与“奇怪得很”——对吉剧《桃李梅》共有移植剧目现象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1年 第9期 24-27页
作者:裴小松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中北大学人文学院 
2017年6月间,吉林省举办了"花开桃李梅——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活动,在认真观摩越剧、秦腔、评剧、唐剧、吕剧、豫剧、茂腔、河北梆子等八台移植版本的《桃李梅》之后,再与压轴的吉剧原作比照,发现有七个剧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情节微电影的创意初探
收藏 引用
《传媒观察》2013年 第3期 40-41页
作者:王明端中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在微型屏幕介质上和移动观影状态下,单情节微电影日益成为主流。单情节微电影通过简化和纯化的设定,来制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并唤起观众的认同感。本文从创意启发、人物设置、情节结构、影像传达等四个步骤对单情节微电影的剧本创意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情节微电影的剧本创意技法初探
收藏 引用
《写作》2013年 第4期12卷 27-29页
作者:王明端中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两大潮流的深入互动,微电影正朝向一种独立的电影样式演变。在微型屏幕介质上和移动观影状态下,单情节微电影日益成为主流。单情节微电影倾向于把种种复杂的情节发展和心理变化浓缩成一个以人物为核心的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汉早期剧作中感伤的内涵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09年 第3期 13-15页
作者:李慧燕中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情感和艺术是田汉生命中的两大关键因素.多情善感的田汉对生命中息息相关的各种感情都做了深入的思考,但带来的却是对生命本质意义上孤独的体认。在动荡的乱世中,田汉对自己视为生命的艺术之功用产生了怀疑,内心充满迷茫的感伤,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意与诗情
收藏 引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 第1期16卷 13-14页
作者:吕丽娜中北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凌叔华与林徽因既是优秀的京派作家,又是京派理论的实践者。两位初登文坛就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底,凌叔华出身书画世家,林徽因留学时的专业是建筑,她本人又酷爱写诗,良好的艺术感觉成就了她们作品里从容平和的描写,同时,也形成她们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魔化的艺术——论小说诗化语言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35卷 86-89页
作者:廖高会中北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小说语言的诗化实际上是对日常语言的魔化,魔化的目的是要超越现实而回到通往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找到回归永恒神性的路径。魔化方法主要有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象征与比喻等修辞手段的应用、淡化时间和凸显空间、语言的本体化和情感化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早期小说直露式诗性叙事探析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16年 第4期 40-43页
作者:廖高会中北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本文解析了郭沫若早期小说中存在的诗性诉求与直露式抒写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叙事方式的"曲"与"直"、思想意蕴的"露"与"隐"等关系问题。郭沫若早期小说直露式诗性叙事的形成主要受到五四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