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46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学的重要关键词:传统性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2008年 第6期 89-95页
作者: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传统性和现代性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艺术学的两个关键词,在艺术中它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话语,一是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二是不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后者又包括两种言说,一种是不是要把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现代性以来的历史对立起来,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杂志业发展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11年 第24期 62-65页
作者:刘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日本杂志业根据读者需求设计了价格策略和销售渠道的差异化,保证了杂志业市场的长期繁荣和稳定,这也构成了日本杂志产业的鲜明特点。但是,日本杂志业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如寄销制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杂志业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流电影”:歧义下的中国电影学走向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9年 第5期 111-116页
作者:张法 王莉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一、主流电影,一个重要的电影学新概念2005年以来,“主流电影”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在电影学的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电影评介》、《艺术评论》中闪闪流动,2007年《当代电影》第6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 第8期326卷 28-34页
作者: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孙中山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添加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建构进化宇宙论。他接着传统讲,同时又突破传统,跨入近代的门槛。孙中山哲学的第一个创意即进化宇宙观,以此为基础,孙中山的第二点创意在于提出“知难行易”论,其第三点创意在于倡导由子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肖像的“形象学”:论15世纪佛罗伦萨的女性肖像画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1期 127-143页
作者:吴琼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作为独立“文类”,个体肖像画在15世纪的佛罗伦萨出现进而成熟,这是文艺复兴艺术从单一的神圣场域走向更具现代意味的世俗场域的关键标志。在此过程中,女性肖像的形象装配显示出更多含混的特质,它围绕空间、“物体系”和视点,不仅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展示的秩序:现代博物馆空间的拜物幻象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 第3期 172-178页
作者:张霖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现代博物馆的诞生,不仅使藏品的所属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由私人走向公众;而且使博物馆空间的视觉结构和权力关系也得到调整,如藏品分类、空间布局、视觉功能等。作为现代性的文化景观,博物馆通过看与被看的辩证结构,进行知识生产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魏晋人物品藻的观看之道与传统视觉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1年 第10期 19-30页
作者:余开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以审美性的观看经验,形成一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视觉美学。这一视觉美学蕴含三大要素:在视觉方式上,魏晋人物品藻受中国文化形神生命观的影响,采用"以形观神"与"遗形取神"这两种基本观看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意志浪漫派的隐喻哲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11期 15-27页
作者: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德意志浪漫派渴望基于文学艺术的隐喻机制,探究一种对绝对者之同一性进行全面把握的哲学方法论,其动机则是探求康德式认识论哲学和斯宾诺莎主义泛神论的“中道”,从而进一步推进审美启蒙。在谢林的艺术哲学构想里,哲学之“思”成为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康乾时期士商交往下的扬州书坛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3年 第4期 122-129,132-139页
作者:李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扬州是清代两淮盐业的大本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虽然盐商富可敌国,但是传统的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让盐商迫切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此时,盐商开始向文人靠拢,通过举办园林雅集、收藏艺术品等行为附庸风雅。同时积极为文人提供经济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隐喻及其运作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6期 5-22页
作者: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艺术中的图像隐喻与词语语言中的诗性隐喻,都是人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揭示和把握图像隐喻的意义生成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这种运作与意义的关系,对于研究美学和艺术哲学具有枢纽性的价值。讨论图像隐喻,须融合图像符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