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462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人本院”问题看康有为大同构想的脆弱性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2020年 第10期 59-66页
作者:宫志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本文从《大同书》文本内部出发,通过考察“人本院”的制度设计,揭示大同建构的某些根本性困难。“人本院”是《大同书》卷三实现“去家界为天民”的奠基性制度。康有为秉承“人为天生”学说,批判传统的“家天下”秩序,幻想建立人人为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地位与作用——兼论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 第1期 58-64页
作者: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质的,它们之间是本来与未来、基础与导向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对我国社会生活将持续发挥其价值引领和顶层设计作用,其作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中华传统道德是本来的民族文化价值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话语:全球化与本土化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09年 第2期29卷 127-131页
作者: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学中的关键词,它共有四种话语类型:一是通过作为后现代话语之一种的后殖民理论来提高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二是在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本土化/传统化/民族性话语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皮尔斯符号学与视觉艺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年 第3期 108-114页
作者:王志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皮尔斯与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已被学界公认为符号学不同分支的创始者。但皮尔斯的符号学显然没有如索绪尔一样得以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视觉艺术领域。当后结构主义者纷纷指责结构主义种种局限时,他们却发现了皮尔斯的重要性。皮尔斯符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能量券与艺术勃兴:罗伯技术治理思想述评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 第3期36卷 110-115页
作者:刘永谋 李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罗伯是温和派技治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了一套以能量券为核心的技术治理方案,在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条件下,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经济自由。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限的工业联合体政府,繁荣社会艺术活动,实现真正的美好社会。罗伯思想的妥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台止观与晚明三教和合——以杨复所《诵孝经观》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 第10期 93-101页
作者: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泰州学派杨复所之思想融汇三教,尤其体现在吸纳佛教之观想法与忏仪,从而为儒家经典之诵读设计出一套系统化的宗教仪式,此即其所作《诵〈孝经〉观》。概言之,自宋代理学开始,儒家即注意到读书方法或读书工夫论之重要性,但是直到明代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的自然根基——赫尔德的“抒情启蒙”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8年 第5期 17-27页
作者: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抒情"与"启蒙"的关系在18、19世纪之交凸显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史问题。通过对启蒙的抒情理论的代表人物赫尔德的民族诗学表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寻求民族之自然根基的意图是应对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尤其是回应法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主义的审美启蒙——赫尔德的“天才灵魂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23年 第6期 51-59页
作者: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赫尔德是欧洲启蒙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与其他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赫尔德更为强调历史哲学与文艺理论在启蒙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赫尔德的文学史论代表作《不同民族曾经繁荣的趣味最终衰败的原由》就体现着显著的启蒙动机,构成了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倾向的多样性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1期39卷 148-154页
作者: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音乐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也有对中国传统的否定,也有社会批判的力度,但最主要却是把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既高扬了西方的现代音乐,又呈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空灵的艺术魅力,正是在这一点上,80年代的新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系统解析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收藏 引用
《学术前沿》2024年 第13期 95-102页
作者:王伯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作为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关系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日益凸显。面对当今生产关系领域的种种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发展眼光、综合方法以及开阔的理论视野进行分析和探究,深入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的本质与优化之道。在新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