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程派艺术与海派趣味:程砚秋上海演出史中的迎合、融入与抵抗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4年 第4期 114-132页
作者:李尔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是百年来戏曲演出史上的一座高峰。在他的演出生涯中,上海演出所占比重颇大,是一绕不开的重要关节。一方面,上海见证、促进了程派艺术的发展与壮大,程砚秋的个人意志与个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漢代藝術表現形式與博山爐形名再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2020年 第2期 316-339页
作者:張瀚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博山爐是一種爐蓋裝飾形狀類似山巒的特殊熏爐。或許是受"博山"一名的影響,這種山形裝飾自宋代吕大臨以來一直被看作是對想象中的東海神山的摹狀,從而被解釋成漢代人崇拜神山或仙山的思想的反映。通過研究漢代對山峰或山巒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中的“金石气”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6期25卷 38-44页
作者:崔树强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金石气"是中国书法审美范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它是指由中国古代青铜铭文和砖瓦石刻文字等所依托的金石材料固有的质感,加上铸刻技术和工艺过程的作用,再辅以历史久远所造成的自然风化和剥蚀的作用,以及拓工打墨的轻重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乐府游仙诗的音乐背景考察
收藏 引用
《乐府学》2015年 第2期 114-126页
作者:梁海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在游仙诗的发展历程中,乐府游仙诗是生成较早的一支。目前学界对游仙诗的探讨多关注来自社会思潮、宗教信仰的作用,对早期游仙诗形成过程中的音乐要素有所忽略。本文对汉代乐府游仙诗音乐艺术背景的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其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尖叉韵”考论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第4期34卷 82-86页
作者:连国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北京100872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美学的形神二分与审美物化
收藏 引用
《大西南文学论坛》2017年 第1期 65-77页
作者: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美学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既有丰富的人生实践与艺术实践作为来源,又有着形而上之精神理念作为支持。中国美学依托丰富的哲学资源,形成了多彩多姿的范畴与术语,其中形神范畴就是重要范畴。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中,认为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思巴帝师造《略胜住法仪》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 第1期 156-179页
作者:沈卫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了一组直接与佛教造影像艺术有关的仪轨文书,它们是布思端造《大菩提塔样尺寸法》、“天竺胜诸怨敌节怛哩巴上师述”《圣像内置总持略轨》和“大元帝师发思巴述”《略胜住法仪》。这三部仪轨分别从造塔尺寸、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曹勋《松隐文集》“古乐府”研究
收藏 引用
《乐府学》2017年 第2期 225-244页
作者:梁海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曹勋是宋代乐府诗写作大家,《松隐文集》"古乐府"卷著录曹勋乐府诗共241首。对于乐府文体,曹勋有明确而自觉的选择意识。旧题乐府注重对乐府传统的延传与变革,补亡与创新意识均较明显;新题乐府多寄寓情怀,有为而作,与现实联系紧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鲁寺一层集会大殿回廊中的佛传壁画研究
收藏 引用
《藏学学刊》2019年 第2期 163-176,308,309页
作者:孟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夏鲁寺一层集会大殿回廊的第101铺壁画是一铺佛传壁画,它绘出了佛陀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20个场景,涵盖了佛陀自诞生直至涅槃的内容。本文对每幅场景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依据的文本是《神通游戏》(Lalitavistara)等几部文献。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娩中的当代艺术——与张羽、伯林的“相遇”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6年 第1期 59-60页
作者: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张羽的《指印》是"实验水墨"的重要代表,它无疑是当代艺术的一道独特景观,但只是在形式上没有用水与墨,在观念上与传统水墨文人画并没有完全"脱离"。选用的"指印"本身及其表达的禅宗修行主题都没有从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