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1,2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媒介创新与现实表达——中国当代影像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2024年 第6期 15-23页
作者:李笑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系统梳理了基于媒介技术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影像艺术之路,从早期围绕录像媒介的记录性与时间性展开的媒介实验,到叙事性影像艺术的语言创新,互动影像与影像装置的多元实践,以及基于互联网、动画、游戏等不同媒介形式的影像艺术新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中艺术的“中西并陈”路径——汪亚尘艺术理念转向的逻辑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 第2期38卷 150-161页
作者:武洪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语境中,艺术的“改良论”与“融合论”是两大主流思潮,而隐含于其中的“中西并陈论”却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当时的艺术家与理论家汪亚尘是一个独特案例,他在先后倡导“改良”与“融合”后,最终选择“中西并陈”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力拔山兮色盖世——李斛人物画再阐释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 第3期 181-192页
作者:王文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李斛是徐悲鸿的亲授弟子,写实主义画派的第二代画家,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人物画最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李斛人物画之力的展现、奇险的结构、色彩造型,都体现了他作为徐悲鸿教学样板学生之一的作品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传统”的现代回归:作为荷尔拜因追随者的莱布尔的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3期 84-90页
作者:李晓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19世纪的德国画家威廉·莱布尔被认为同小汉斯·荷尔拜因的艺术以及“北方传统”相关联,面对众多可以入画的内容,他选择了乡村题材。由于莱布尔作品在时空上与荷尔拜因的距离和当时评论的复杂性,其艺术便在矛盾与张力、过去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声诗里鉴千秋——《金明池夺标图》的政治隐喻及元代界画盛行的原因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4年 第3期 51-55页
作者:黄华三 马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100872 
本文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金明池夺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题、跋文以及时代背景的分析,意在揭示画作表象之下所隐含的“警鉴”意涵及儒家治国理念。此画作在元代宫廷中备受珍视,尤其曾为元代大长公主所藏,这一史实不仅凸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念逻辑前置——概念艺术的先锋性与当代绘画的数字化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4期 103-105页
作者:陆凡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提出的“现成品”概念,标志着20世纪艺术界的重大转变。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杜尚关于现成品的激进想法已经扩展到由算法和人工智能系统产生的艺术。这种“后制品”(postproduction)探索了艺术和技术的交叉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手工艺庭院的设计路径探索——农民在村化传承的浙江创新实践
收藏 引用
《装饰》2024年 第1期 26-33页
作者:丛志强 段红娇 赵玉婷 黄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宁波市小裤脚艺术赋能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乡村手工艺创新传承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基于农民创业孵化链模型创建手工艺庭院设计链模型,将扎根理论分析结果与设计链模型融合,构建出手工艺庭院11N设计路径:通过赋能中心生成创作意愿、积累作品资源,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劝戒”——作为评画标准的隐与显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1期 29-31页
作者: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画品》中的“明劝戒”来自先秦儒家艺术思想,是中国绘画重要的功能论,也是传统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其在画学历史当中表现为时隐时显,但作为一个评画标准,其作用一直不容忽视,这从历代对《韩熙载夜宴图》的收藏以及女性题材绘画的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畸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6期 59-61页
作者:王水清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畸人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独特题材。畸人绘画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画家在作品中寄托自我的情感,表达不同的个性。畸人的绘画风格是相对于审美上取悦于人的“中正”风格的突破。这些极具夸张变形的形象具有美的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残荷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4年 第1期 109-113页
作者:王水清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100872 
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残荷题材经历了从写实描绘的院体风格到表达秋景意趣的小写意风格再到抒发情感、凸显个性的大写意风格的演变。残荷题材的审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态形式上,更在于它引发的相应悲剧情感的美。寄情于残荷,表达或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