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理性反思
收藏 引用
《高教探索》2019年 第6期 22-29页
作者:杨茜茜 金荣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明显增加,私力救助现象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依法治校的顺利推进以及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不仅有损于教学机构的公共形象,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的社会正义观及其当代启示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 第8期 95-100页
作者:张城 臧红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孔子生活在周王朝名存实亡、时局动荡、新旧交替之时代。面对翻天覆地之社会大变革,孔子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教育正义三方面之制度设计解决社会秩序问题。同时孔子具有社会正义之理想追求与情怀,他的"理想国"是个大一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象的方法论意义与诗画互补之美学意蕴的形成路径
收藏 引用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6期27卷 118-123页
作者:王赠怡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意象对于诗画互补的哲学意义在于以意象为核心的诸范畴为诗画互补这一美学现象的生成提供了方法论意义:在意象的类二元组合构架下,一方面,"意"将人们的创作思维经验性地引向诗,"象"将人们的创作思维经验性地引向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创作的文学品味与哲学思考——以长篇科普历史小说《詹天佑》为例
收藏 引用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 第6期12卷 64-69,110页
作者:戴荣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是科普创作中的一个弱化区域,更是文学作品长廊里黯然失色的一个展柜。作家如何把握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科普作品的创作,兼顾文学与科普的双重功能,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第二届中国科普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视觉下的时空意识与康德的时空观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41卷 43-48页
作者:王赠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已经普遍作为一种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案例就是透视法,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为了建构符合视觉感受的主观真实性。联系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看,知识的产生要以感性直观为前提和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生产与审美价值的悖论——再论“希腊难题”
收藏 引用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1期19卷 4-8页
作者:关莉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论述及由此引发的“希腊难题”,是其艺术生产理论中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本质主义的抽象追问之间的逻辑悖论是此一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原始审美意象与老子美学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23卷 79-82页
作者:孙振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从意象的角度去感受原始艺术不同于从名(理)的角度去读解它。前者必然沉浸于对道的静观,后者必然落实在对事实的发现。从老子无状之状的审美理想静观龙的传说,龙包涵象的内在规定。龙的意象变形与老子“无物之象”的“惚恍”之美在比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海德格尔空间问题之疑难及其解决
收藏 引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期 13-20页
作者:张浩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观念,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在他看来,"在世界之中存在"这一源始的生存论结构是此在之空间性的可能条件,对此在之空间性具有源始的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孝道实践推广活动述论
收藏 引用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 第1期35卷 22-28页
作者:刘永春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新世纪以来,国内孝道推广活动集中体现为:通过修订法律法规,设立乡规民约、企业规章等手段,促进孝道的制度化发展;通过树立孝道榜样,举办讲座论坛,创作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孝道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孝道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先哲思维论
收藏 引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6期8卷 3-7页
作者: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撷取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和逻辑遗产的精华,引出对今人思维表达有益的借鉴,是中国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中华先哲思维艺术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