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基于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示例与逻辑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 第1期 166-176页
作者:刘俊 翁旭东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极新”与“极旧”的接合是当下中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创作、传播、接受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以优秀传统文化或艺术为主题的文化类视听节目在青年受众群体中受到追捧与热议。这表明,当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的探索找到了合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算法工业的逻辑表征与批判反思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4年 第8期 1-7页
作者:刘俊 贾奕星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的再现与异形:数字时代短视频文化的五个特质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2024年 第5期 154-160,F0002页
作者:刘俊 马慧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系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语言和媒介形态,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型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正在生成。而短视频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短视频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展示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数字时代展演现实的权力下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协同式、高精度、智屏化:智媒时代电视内容的创作、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4年 第2期 4-12页
作者:刘俊 马慧珍 胡冰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系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智能媒体的发展过程是技术与人体、虚拟与现实渐进交融的过程,新的信息生成、传播和接受的图景正以此为拐点酝酿展开。智媒时代的科技赋能让电视媒体在内容的创作、传播、接受上实现了智能化转型。具体来说,在创作上借助智媒实现人机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的历史演进与融媒时代议题
收藏 引用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4年 第1期3卷 59-67页
作者: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 
健康信息传播是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议题,其研究发端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目前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盛于全球,其在我国的研究也逐渐热络。健康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其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国际传播研究中视听传媒艺术理论的贡献
收藏 引用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4年 第2期 5-13页
作者:刘俊 贾奕星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通过引介视听传媒艺术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电影类型学、图像修辞理论、接受美学和情动理论五大经典范式,有助于探析视听传媒艺术理论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可供性,推动国际传播理论建构的纵深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视听赋能城市文旅融合的传播规律与文化价值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24年 第6期 5-11页
作者:刘俊 张驰 孙雅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网络视听作品已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而城市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网络视听传播规律:需苛刻地重视对宣推的策划,紧盯传播流程和效果;轻量化的创意传播已成为必然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是文旅破圈的重要舞台,呼唤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际传播中的认知传播实践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24年 第2期 11-15,22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分,而认知传播作为以改变人的认知为核心的传播方式和模式,其对人的心理、思维的干预,无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目标国家受众的深度影响,可以作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维度加以提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避散乱、聚焦传播: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本土价值贡献
收藏 引用
《南方传媒研究》2024年 第2期 38-42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不断精进内容叙事、视听特效、价值表达,赢得了本土观众的认可与喜爱。然而,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来看,中国电影大多无法有效呈现本土的核心价值。解决如今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格局中地位相对弱势的问题,特别是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科技对视听传媒艺术接受感知的塑造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44卷 148-154页
作者:刘俊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24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介入,与传统艺术相比,接受者在视听传媒艺术的感知过程中,逐步从“静观默照”的欣赏走向体验“变动不羁的惊颤”。从“静观默照”到“流动惊颤”转变的因素,大致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类已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