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影的“垂直性”:电影美学的形变与观念重构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 第6期 52-58页
作者:祝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垂直竖向结构的电影纵横比并非电影发展的主流制式,而是一种被边缘化的例外状态,它压缩并折叠了视野和空间,但这种看似有缺陷的格式在当前移动智能媒体时代正被全面放大。电影景框的格式变化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与被无意识忽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算法工业的逻辑表征与批判反思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4年 第8期 1-7页
作者:刘俊 贾奕星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推进中国影视理论持续创新:从温暖现实主义说开去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24年 第3期 4-11,1页
作者:胡智锋(受访) 孔令顺(采访) 吴宇涛(整理) 郭文萱(整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广州大学影像传播研究中心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近年《没有过不去的年》《老闺蜜》《人世间》《穿过寒冬拥抱你》《我的阿勒泰》等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优秀影视作品频出,成为新时代影视创作的一种新风尚。此次访谈特邀胡智锋教授,对温暖现实主义理论进行全面的剖析、解读,梳理近年来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视听赋能城市文旅融合的传播规律与文化价值
收藏 引用
《现代视听》2024年 第6期 5-11页
作者:刘俊 张驰 孙雅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网络视听作品已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而城市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网络视听传播规律:需苛刻地重视对宣推的策划,紧盯传播流程和效果;轻量化的创意传播已成为必然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是文旅破圈的重要舞台,呼唤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文艺国际传播的突破点及其接受心理机制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2024年 第5期 17-21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处于审美现代性中的受众,通过网络文艺找寻到了能够唤起自身心灵之愉悦、可供日常性消费的媒介和艺术样态。网络文学、短视频、微短剧、文生视频是网络文艺中的重要形式,是如今海外受众逐渐普遍接受的文艺类型,也是网络文艺国际传播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避散乱、聚焦传播: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本土价值贡献
收藏 引用
《南方传媒研究2024年 第2期 38-42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不断精进内容叙事、视听特效、价值表达,赢得了本土观众的认可与喜爱。然而,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来看,中国电影大多无法有效呈现本土的核心价值。解决如今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格局中地位相对弱势的问题,特别是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 第7期 111-128页
作者:钱军 扈强 郑洞天 邓光辉 贾樟柯 李少红 谢飞 尹力 戴锦华 丁亚平 陆绍阳 皇甫宜川 张卫 李镇 杨超 王垚北京电影学院党委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不详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 《当代电影》杂志社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2024年6月24日,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教授主持。会上,郑洞天教授与领导、嘉宾们共同回忆、总结了郑洞天教授创作、教学和研究写作的成就,并共同展望了北京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VR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转换及表征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 第12期45卷 101-109页
作者:彭文祥 张丁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14中国电视艺术节目观察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2015年 第2期 18-20页
作者:周建新 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2014年,注定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电视剧很好地贯彻了“中国梦”的主题精神;纪录片第一次列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且资金等扶持力度较大;电视文艺节目有“浓妆”,也有“淡抹”,二者共荣共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机制·内容·技术:构建中国特色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的四个突破点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1年 第11期 9-12页
作者:刘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编辑部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亟须寻找突破点、发力点,并在定点突破之后进行体系化构建。本文认为,在价值、机制、内容、科技这四个维度上发力和突破,可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主流媒体传播体系重点关注的问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