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视节目编排三论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 第5期28卷 81-84页
作者:胡智锋 周建新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 
电视节目编排在实践中已有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在理念上也得到了初步的梳理。然而,进一步厘清电视节目编排在电视生产与传播中的地位,分析影响电视节目编排的几个因素,探究富有建设性的编排策略,对我们的电视节目编排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黑色在黑色之上——杜琪峰与“银河映像”的十年影像之路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7年 第4期 112-114页
作者:李俐 任颉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摄影系100024 
1997年香港回归,社会在转型,电影产业自然也在转型。有一个人超前敏锐地嗅到了这种气息,并深入挖掘着和这转型息息相关的一切,他,就是杜琪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剧与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 第5期28卷 92-96页
作者:张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05级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本文在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的现状,对以文化研究为立场研究电视剧的主要范畴、理论资源和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并提出电视剧文化研究应该走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者论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6年 第6期 107-109页
作者:李小丽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5级博士生100024 
有一种说法:在人类长长的艺术发展史上,艺术的历史不仅仅是作品的历史,而且也是作者的历史.同样,在电影100年的历史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电影作者的历史.作者论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出现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的法国,并由此促成了一场彻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媒时代的电影:从宏大叙事到小叙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7年 第2期 153-154页
作者:李小丽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100024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的时代必将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在各类艺术样式中,唯有电影与科技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首先,电影是科技的产物。因为有了摄影机的发明,才有了电影。之后,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如有声电影、彩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盘点2004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05年 第4期 59-61页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作为中国电视重头戏之一的电视综艺节目,2004年的创作生产异常热闹,与之呼应的电视综艺文艺批评与研究也较为热烈。在此,我们针对中国电视的实际情况并对2004年度《电视研究》、《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电视的四大难题--从台湾公视的经验和困扰说起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30卷 131-132页
作者:黄学建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 
历经十六年的筹建,台湾公共电视台(下文简称公视)终于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十年间,台湾政局动荡、经济低迷,各种社会势力冲撞加剧。新生的公共电视被裹挟着参与博弈,一路走来,步履维艰。如今,“山雨欲来风满楼”。新一轮的媒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影中建筑意象与电影意境的建构关系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8年 第8期 100-104页
作者:梁璐璐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100024 
建筑是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具体的表现之一。在电影中,建筑不仅是"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叙事的空间,而且其自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质是构建电影意境的重要因素。本文用"意象与意境"的中国传统理论,将&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实与虚构的整合与撕裂——评影片《东京审判》的叙事缺憾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1期 2-3页
作者:张新英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口味 专家品位--从评分投票环节看中央电视台第五届主持人大赛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 第3期30卷 145-146页
作者:熊征宇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的传统品牌赛事,从1988年的“如意杯”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技能性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大赛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众多主持新秀一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品牌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