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755 条 记 录,以下是141-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ROI创意原则的环境媒体广告特点分析
收藏 引用
《今传媒2014年 第11期22卷 74-75页
作者:刘展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分众化时代,受众对于广告信息传播的需求趋于多样化,过于集中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已经难以满足受众需要,广告的传播效果也相应减弱。而作为一种创新的广告形式,环境媒体广告逐渐显示出其在媒介创新和受众互动方面的优势。论文通过文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移动端新闻平台信息设计要素对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
收藏 引用
《图书情报工作》2019年 第22期63卷 58-67页
作者:方浩 陈印超 赵莹 李晓环 魏强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武汉430074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56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阅读背景下新闻平台界面设计要素对信息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设计优化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控制移动端新闻平台界面中3个重要因素——信息密度、图文结构、文字粗细,采用行为及眼动实验,并结合主观满意度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传播“世俗化”潮流的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 第8期 115-117页
作者:徐张杰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世俗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股关注日常生活及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文化思潮。自世纪之交兴起迄今,世俗化潮流始终伴随市场化的进程而波动,引起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世俗化"现象与文学创作响应性互动,引起文学叙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时代”与“微文化”的传播学视角审视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2年 第9Z期 27-28页
作者:沈昕 翁华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委宣传部 
微时代"的定义与范畴关于"微时代"的定义,学界仍莫衷一是。有的通过传播现象进行总结性的界定,如陈艳艳认为:"由微民发起,以微博为载体,加之以微动力、微情绪、微需要、微服务,共同构成当前社会盛行的微文化,人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世界中的偏好:学前儿童视角下APP卡通形象审美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4期33卷 54-60页
作者:方浩 郭伶俐 周法栋 甘锋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电子产品中有关学前教育类的APP成为儿童主要的课外学习工具。文章以性别、年龄以及APP中卡通形象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与表现形式为自变量,以审美偏好为因变量,共进行了三个三因素混合实验,以此了解学前儿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闻职业道德中“不以为耻”现象评析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06年 第4期 7-8页
作者:肖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430074 
新闻队伍是宣传思想战线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中缺失职业道德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很有必要用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来治理当前新闻职业道德中的“不以为耻”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摄影图形中的“游戏性”探讨
收藏 引用
《绿色科技》2011年 第7期13卷 251-252页
作者:余浩铭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阐述了摄影在设计各领域中的运用,通过对摄影图形语言的特征分析,说明了摄影图形的"游戏性"给人带来的趣味性,阐述了摄影图形"游戏性"的创意激发,及"游戏性"在广告摄影中的作用,探讨了摄影图形趋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无色系结构在户外广告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2年 第A9期 63-65页
作者:王瑞平 周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户外广告,包括招贴设计作品中几乎都蕴藏着无色系结构,这里所说的无色系结构是指画面中存在的黑白灰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纯粹用黑白灰来表达的,也可能用无色系来衬托或搭配鲜艳的色彩,使色彩更有表现力。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无色系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提琴不同把位下弦振动的频谱分析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3期60卷 332-339页
作者:陈诗靖 倪杉 周莉 娄家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同一段旋律在小提琴上通过换把演奏会呈现完全不同类型的音乐情感表达.本文基于频谱分析技术,针对小提琴不同把位下的相同音高进行了频域与时域上的特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音高下,使用低把位演奏时,8000 Hz以下的频谱丰富度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信任视角下的中国信访制度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3期65卷 52-58页
作者:孟霞 江永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政治信任由政治认同和政府信任两部分构成。政治认同与政府信任相互影响,民众在政治认同中确立了对政权运作合法性的认识,进而产生以信任政府为表现的政治信任;同样,当政府行为中出现民众不信任现象时,民众会将这种政治不信任延伸至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