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Aki模型的近震S波尾波Q值求解及分析软件研制
收藏 引用
地震研究》2006年 第1期29卷 76-80页
作者:朱新运 刘杰 张帆浙江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介绍了基于Ak i单次散射模型,在M atlab平台下开发研制近震S波尾波Q值的求解及分析软件的相关思路及数据实现、资料处理过程、窗口化程序软件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定量计算并分析了噪声水平、滤声器性能、数据采样等因素对计算尾波Q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1年 第4期37卷 837-842页
作者:郑韵 杨天青 王青平 郑超 王辉山 郭进波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为增强地震专题图发布的时效性,提升地震专题图服务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地震速报系统之间保持长连接,利用MQTT协议实时接收地震速报信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生成地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定点形变站网运行管理与产品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4年 第1期40卷 184-196页
作者:樊俊屹 张燕 吴凯 赵莹 王军 刘高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定点形变站网以地壳形变作为观测对象,通过连续观测地壳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获取地壳应力应变的时变信息,为地震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在地震台站改革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定点形变站网产品产出自动化水平和定点形变产品在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震信息化共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1年 第1期37卷 170-184页
作者:帅向华 董翔 席楠 李继赓 李华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各个项目建设均要对硬件、网络、数据库、软件平台和系统进行重复的规划与建设,项目建设的系统越多,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的部署和运维就面临着越大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硬件资源的浪费,需要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适配软件方案设计
收藏 引用
《震灾防御技术》2018年 第1期13卷 215-225页
作者:汤一翔 滕云田 刘高川 张旸 王晨 王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为解决地震前兆非标准仪器的统一接入问题,本文对地震前兆台网设备异构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套完整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适配软件设计方案,并从采集、存储、传输3个主要软件模块描述了关键技术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趣味地震学(15):地震艺术的旷世之作
收藏 引用
地震科学进展》2020年 第3期50卷 40-48页
作者:冯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陈列在圣彼得堡的国立俄罗斯博物馆的世界名画-《庞贝的末日》,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修养,是地震学家和艺术家必知必看的伟大作品。1968年苏联发行了这幅地震油画140周年纪念邮票(图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随机森林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4年 第2期40卷 355-367页
作者:刘金平 姜立新 杨天青 刘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为快速评估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尝试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回归算法,以1993—2017年震害数据为基础,结合各年份经济数据与抗震设计数据,经特征选择与参数优化后,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少模型输入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预警工程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4年 第1期40卷 40-53页
作者:张莹莹 苗春兰 陈经纶 任克新 刘艳琼 苏柱金 沈玉松 欧阳龙斌 刘军 张立文 王兴梅 任枭 代光辉 安艳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的建设,中国测震站网的监测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对于地震编目业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编目产品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用于支撑全国地震编目业务的系统亟需升级换代。本文介绍了国家预警工程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5)——动—势能及角动量守恒的定量解释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2016年 第17期8卷 128-,191页
作者:周万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00 
本文深入研究了跷跷板效应的运动机理,把跷跷板效应与自感和谐振子联系起来,同时将根据跷跷板效应设计的两个公式,即升—降频波动方程,与微观领域的角动量守恒和动—势能公式联系起来,为量子力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创意和线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地震2024年 第1期40卷 1-23页
作者:申源 郭凯 梁厚朗 蔡一川 米思衡 程思智 赵俊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