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当前城乡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东南大学的演进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5年 第3期49卷 52-60页
作者:段进 阳建强 陈晓东 江泓 王承慧 殷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历史与理论分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自1998年恢复本科招生以来,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从以建筑学为基础的“设计能力”培养向以空间思维为核心的“空间+”培养体系的转变。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规划行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园城市指数》的价值取向思考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3年 第S1期47卷 5-11页
作者:段进 华澍而 兰文龙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2022年7月,四川天府新区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将四川天府新区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数探索。本文基于《公园城市指数》的编制研究,对公园城市回应的“自然-城市-人”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模式”的求索——近百年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分期与走向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2年 第12期46卷 87-98,109页
作者:刘晋华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历史分期既是开展中国城市设计史研究的基础,又是认识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逻辑命题为主线,通过梳理百年来的相关历史事件,分维建立一个事件矩阵,在分析不同事件对主线的影响基础上,选取分期标志性节点,划分出七个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基因的内涵与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2年 第3期46卷 7-14,80页
作者:段进 姜莹 李伊格 兰文龙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空间基因承载着“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人文”互动演化模式的空间信息,在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以建成环境遗产保护、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方式进行的城市文脉传承,忽视了对空间基因的关注,导致即使存“物”,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总体城市设计三辨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1年 第2期45卷 73-83页
作者:吴晓 王承慧 殷铭 钱辰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大尺度的总体城市设计实践往往和各类争议和困惑相伴生。文章结合多年实践,试图回答3个关键性问题:其一、总体城市设计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其二、总体城市设计在操作上该如何高效切入?其三、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又该如何保障实操性?在此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类型——以武汉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8年 第A2期42卷 51-57页
作者:段进 兰文龙 邵润青 王里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引领设计”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主流思路,然而根据笔者十余年的工程实践,地方规划主管部门反馈出强烈的“设计引领规划”的逆向需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是在因应地方需求和《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背景下提出的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空间基因传承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3年 第12期47卷 4-12,48页
作者:季松 段进 薛松 李亮 宫作成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空间基因视角的城市设计,从生态与农业、建成环境等空间要素的地域性组合模式及其机制入手,通过形态组织与场所营造,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环境与风貌。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基因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9年 第2期43卷 14-21页
作者:段进 邵润青 兰文龙 刘晋华 姜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众感知导向的城市空间特色评价模型及实证——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1年 第12期45卷 67-76页
作者:兰文龙 段进 杨柏榆 李佳宇 姜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针对以往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专家精英视角为主导的状况,强调公众才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感知主体。通过城市空间特色公众感知机制的分析,构建了以可识别性、审美属性、可意性、活力、活动支持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环境属性量化解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营城法则--《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试行)》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2年 第4期46卷 56-62,83页
作者:段进 邵润青 兰文龙 姜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按照“雄安质量”的中央要求以及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的需要,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8年共同组织编制了《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试行)》,《指南》试行两年多来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