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逢勃的学术氛围与成熟的研究理念——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的学术总结发言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1年 第2期 195-197,204页
作者:杨秀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由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百色市人民政府和平果县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得以顺利召开,并圆满完成。出席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三题──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总结发言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5年 第3期9卷 3-8页
作者:冯光钰中国音协书记处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三题──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总结发言中国音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研究队伍日渐壮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教育现状及展望——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 第1期24卷 5-9页
作者:樊祖荫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领域,可用"队伍逐渐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渐被重视,学科纵深发展"四句话来概括。为了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更好地适应整个民族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三题──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总结发言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7年 第S1期11卷 6-10页
作者:冯光钰中国音协书记处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5年 第1期38卷 59-65页
作者:包爱军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北京100081 
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是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新音乐形态,具有时代性和使命性。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的内融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揭示了其“双根性、结合性、新样性、人民性”属性,通过融合各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共生特质,构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同体文化互赏互认中少数民族音乐学之价值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0年 第8期 71-83页
作者:包·达尔汗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基础的打牢,是凝聚共同体诸要素的长效而稳定的关键纽带。共同体的构建势必经历每一个文化个体从相互接纳、互相欣赏到互相认同的过程。"互赏互认"的共识是一个理性文化体形成的标志,而从感性认识跃升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满族萨满乐器研究》成果发布笔会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01年 第2期 24-30页
刘桂腾长期以来在音乐学领域里专事满族音乐研究,取得了令了瞩目的成果。《 满族萨满乐器研究》是作者于1997年通过投标方式而取得研究资格的全国艺术科学“九五” 规划重点课题。为及时了解满族音乐研究的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粤乐艺术与吕文成和“广东乐派”——纪念粤乐大师吕文成先生诞辰105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 第1期 14-18页
作者: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吕文成是 20世纪粤乐进入成熟期的领军人物, 可与阿炳、刘天华并列为“二胡三杰”。吕先生不仅是高音二胡 (粤胡) 的首创者, 也是二胡、粤胡、扬琴、木琴等乐器的杰出演奏家, 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粤乐高产作曲家。他和“广州乐派”最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界族群音乐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四十年从艺、求学的心路与族群文化记忆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2年 第4期 5-11页
作者:杨民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作为一名普通的民族音乐学学者,非常感谢近年来《民族艺术》《音乐艺术》和《音乐探索》诸刊给我几次同学界同仁对话的机会,在几篇过去的访谈文章里,大致述及了我的学术经历和有关研究思维的想法片断。CD同时,我也非常珍视这次《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学与人类学联姻的三个理由——兼议《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1年 第4期161卷 106-112页
作者:杨民康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内部,艺术学与人类学相遇并结合出自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体现了学科跨界融合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人类学诞生时,"捆扎"的艺术学与"混沌"的人类学瞬间相遇,就像有了黏合剂和催化剂,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