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闻职业伦理与医疗报道专业性看“茶水二次发炎”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2012年 第9期 54-58页
作者:阴卫芝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两次"茶水发炎"事件相隔5年,但却在采访对象、采访方式、具体手段方面惊人地相似。表面上看,两次事件的讨论焦点似乎集中在对"隐性采访"正当性的争论上,但仔细分析后才发现,真正引起关注的其实是"以茶当尿&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1期 139-144页
作者:张宏伟 宋建武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2249 
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特定公共文化需求所达到的程度,它包括政治标准、艺术标准和商业标准,与一般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有着显著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需要为信息型、知识型和娱乐型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家国情怀及其传播策略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7年 第5期 46-50页
作者:侯月娟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通过大众传媒的有效传播来增强公众的家国意识,提升凝聚力,成为稳固执政合法性资源的重要途径。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形象广告批评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10期 27-28页
作者:郑满宁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消费方式呈现出快餐化和感性化的趋势,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图像符号的剧增,“视觉化”和“感性化”被摆在突出位置。如美国学者米歇尔指出:“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HE DAILY的错误判断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2013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王佳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你喜欢THEDAILY吗,那就下载纽约邮报app吧”!THEDAILY的跟版广告现在已经换成了这样一句话.传媒业巨头默多克为ipad量身打造的THEDAILY宣告2012年12月15日停刊。1年零10个月的创新试验从前曾带给传统报业多少梦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叉学科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考——以《媒介经济学前沿问题研讨》课为例
收藏 引用
《求实》2010年 第A1期 266-268页
作者:张宏伟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224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双向调动。其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报业集团全媒体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2011年 第2期 9-12页
作者:王佳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全媒体建设仿佛出现了大干快上的风潮,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iphone版面、公交移动视屏……扛起全媒体大旗的报业集团几乎形成了完全一样的产业方阵,此外还有大量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转型形成的全媒体集团。但报业全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短视频时代Vlog的价值、困境与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19年 第19期 59-62页
作者:郑满宁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Vlog(video blog,视频博客)从本质上讲具有非虚构、人格化、松圈主义社交与制造"生活神话"四个价值要素。研究从技术、表达、变现与用户等四方面对其能否成为短视频"下一个风口"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08年 第6期 87-89页
作者:张艳红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102249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102249 
近年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在我国非常普遍,已然泛滥成灾。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成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带一路”与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9年 第8期 59-63页
作者:张宏伟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学研究所 
"一带一路"倡议对跨文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将带来基础红利和经济红利,必将成为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关键。融合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电视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