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建规划设计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保护》2008年 第11期36卷 49-51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汶川大地震警示中国西部自然巨灾必须重视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止2008年5月31日遇难与失踪人员总数已超过8万人.近2千万间房屋倒塌,受灾地区涉及近8个省(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ARS留给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及立法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 第4期13卷 125-126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始于2002年11月的广东,且在2003年4月中下旬在北京"爆发"的SARS灾难,无论怎样评估其危害度肯定比任何一场大范围的自然灾害都要严重,其已波及到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社会生活之中.SARS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原有国家应急体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注城市与住宅健康安全隐患
收藏 引用
《瞭望》2003年 第25期 52-53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非典疫情暴露了我国住宅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诸多健康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广泛。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就这一话题予以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注重研究“大震不倒”的建筑设计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华建设》2008年 第6期 18-19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灾区房屋毁坏严重,绵阳也成了重灾区,而绵阳九洲体育馆却屹立不倒,各系统运转良好,成为绵阳市及周边灾民的避难场所。该建筑在5月13日~21日连续收纳了来自灾区的数万人次的灾民。温家宝总理亲自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四川汶川巨灾论灾后重建的迫切问题
收藏 引用
《住宅产业》2008年 第6期 36-39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本文从浅析中国西部灾情出发,通过四川汶川大地震威胁下震害教训的惨痛分析,研究了围绕灾后重建系统工程的诸问题。并通过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安全设计的经验分析,给出了立足中国城乡安全减灾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的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ARS留给城市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 第3期 4-7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本文以在全球蔓延的SARS为例,研究了这场来势凶猛的突发危机事件对中国及北京城市安全所产生的成胁。特别从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综合管理等方面,分析了SARS给域市安全留下的教训及启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安康设计营造住区“安全小气候”——SARS给城市建筑的技术及法规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勘察设计》2003年 第7期 36-40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2003年春天,同全球许多行业一样,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地产界在经历了钢筋水泥、砖瓦石块、种种概念主义泡沫之后,也被SARS所感染.对北京而言,至少在2003年4月中旬到5月底,没有谁能像SARS那样对地产施加如此大的负面影响,SARS就如同一个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综合减灾危机规划战略研究——SARS留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勘察设计》2003年 第10期 20-24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本文以在全球蔓延的SARS灾害为例,研究了这场突发危机事件对中国及北京城市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特别从城市现代化规划设计、综合应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SARS给城市安全留下的深刻教训及启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灾后重建要总结可靠抗震项目设计的经验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 第4期 11-13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房屋倒塌,全国人民在全力救助。与救灾的众志成城相比,灾后城市经济、文化的重构则是长久而艰难的,因此总结并树立正面典型十分必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小康安全”谈住宅安康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 第282期 39-41页
作者: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