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碳酸盐岩溶蚀窗的形成及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 第4期32卷 499-505页
作者:范明 何治亮 李志明 俞凌杰 张文涛 刘伟新 蒋小琼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设计了温度压力同时变化的溶蚀模拟实验,得到了一组近似箱状曲线的溶蚀率变化曲线。溶蚀作用在开始阶段随温度、压力的上升,溶蚀率上升,在60~120℃(13~31MPa)形成一个高峰箱顶。该曲线表明,在一定深度(溶蚀窗)范围内,CO_2对碳酸盐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溶蚀实验及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2021年 第4期43卷 655-663页
作者:杨威 谢武仁 俞凌杰 魏国齐 金惠 范明 沈珏红 郝翠果 王小丹 刘卫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致密砂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但其形成机理仍不十分明确。选取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3块样品,通过配制与地层有机酸组分相近的反应液,设计5种温压条件进行溶蚀模拟实验,得到以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融合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的亮晶颗粒灰岩岩相学分析应用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2023年 第5期45卷 1026-1038页
作者:余晓露 李龙龙 蒋宏 卢龙飞 杜崇娇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6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 
针对传统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基于肉眼观察和描述,存在主观性强、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困难等问题,以亮晶颗粒灰岩为对象,设计了涵盖流程与技术的智能化岩石薄片图像信息挖掘模型。通过岩相学分析框架构建了岩相特征与薄片图像之间的映射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2021年 第5期43卷 880-885,895页
作者:余晓露 叶恺 杜崇娇 宫晗凝 马中良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6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 
碳酸盐岩薄片中的生物化石识别对判断沉积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对经验要求高,受主观影响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设计模型、训练模型等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物理吸附烃解吸密封罐及其化探应用效果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 第4期24卷 768-773页
作者:王国建 汤玉平 陈伟钧 程同锦 黄臣军 唐俊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油气藏中的轻烃可以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物理吸附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表面。物理吸附烃是反映现今油气藏是否存在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因此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N_2-CH_4(CO_2)混合气体在线标样制备及其拉曼定量因子测定
收藏 引用
《岩矿测试》2014年 第5期33卷 655-660页
作者:席斌斌 施伟军 蒋宏 钱一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51 
利用混合气体的标准样品对激光拉曼探针进行标定,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包裹体中的无机及有机气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而常用的商用钢瓶装混合气体标样,存在费用高、气体组成单一固定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套在线标样制备装置,提出一种在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 理论、实验与现场应用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 第2期67卷 630-640页
作者:苏远大 饶博 孔令文 李盛清 谭宝海 庄春喜 唐晓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266580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 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26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中硅化热液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收藏 引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 第6期36卷 934-944页
作者:李映涛 叶宁 袁晓宇 黄擎宇 苏炳睿 周瑞琦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奥陶系鹰山组灰岩取心段中发现有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和交代硅化特征,溶蚀缝洞、疏松硅质灰岩/硅质岩、热液脉体以及粗大石英晶簇异常发育。通过对取心岩样的地质特征观察,针对热液脉体(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以及硅质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NET的局域网内电子文档传输系统研发
收藏 引用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年 第12期 52-53,57页
作者:刘金玲 叶恺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子文档传输越来越广泛,在局域网开发一套企业内部电子文档传输系统十分必要,既保证了电子文档的信息安全,同时利用了内部局域网的高带宽,使得传输速度更快,对电子文档传输系统的数据库选择和功能模块设计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陆内山前冲断结构分带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2019年 第6期41卷 871-878,884页
作者:赵利 廖宗廷 徐旭辉 方成名 陆建林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216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冲断带物理模拟实验的现有模型无法模拟完整变形带,不完全符合中国复合陆内冲断的构造背景。通过设计具有横向、垂向流变差异的“挤压—碰撞”模型,模拟了冲断结构的分带特征和过渡带内逆断层演化。几何学分析表明,改进的实验模型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