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温、高盐环境双重交联凝胶调堵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收藏 引用
《油田化学》2025年 第1期42卷 82-89页
作者:杨祖国 郭继香 马清杰 郭锦棠 高秋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针对现有油田调堵剂高温地层条件下凝胶时间较短、不耐稀释、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二级交联结构设计,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共聚单体,氧化氢叔丁醇(TBHP)为引发体系,聚乙二醇(PEG)为有机溶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井缝洞单元水驱见水模式宏观三维物理模拟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 第6期41卷 717-722页
作者:侯吉瑞 李海波 姜瑜 罗旻 郑泽宇 张丽 苑登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中国石油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研究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制作了多井缝洞单元宏观三维物理模型,研究缝洞型油藏衰竭式底水驱和注水补充能量开采时水驱特征及油井见水模式。结果表明,底水驱时,受底水衰竭和油井见水的影响,初期呈产能高、递减快的特征;注水补充能量后,产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火驱油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年 第3期45卷 474-481页
作者:李秋 易雷浩 唐君实 关文龙 蒋有伟 郑浩然 周久宁 王晓春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通过系统总结火驱油墙的研究成果,提出油墙的定义及定量判定指标,并以气液两相稳态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温度梯度的一维正向干式火驱渗流新模型。通过实验、单因素分析与正交实验设计,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揭示了火驱过程中油墙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动力学尺寸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石油化工》2015年 第10期44卷 1234-1238页
作者:关丹 娄清香 王兴华 帕提古丽.麦麦提 李宜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617 
应用微孔滤膜法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水动力学尺寸进行测定。考察过滤压力、HPAM质量浓度、HPAM相对分子质量、配液用水及机械剪切作用等因素对HPAM水动力学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过滤压力为0.08 MPa时,随HPAM相对分子质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封窜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5期28卷 62-65,3页
作者:张磊 赵凤兰 侯吉瑞 端详刚 王嘉晨 徐宏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昌平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昌平102249 
为了提高特低渗油藏CO2驱的开发效果,以靖边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组不同的驱油实验(生产压差分别为1 MPa、2 MPa、3 MPa、4 MPa、5 MPa)分析CO2驱过程中的窜逸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差增加,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缩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流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作用规律及应用效果
收藏 引用
石油学报》2018年 第2期39卷 189-200,246页
作者:朱焱 高文彬 李瑞升 李宜强 袁靖舒 孔德彬 刘吉雨 岳增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相比一类油层具有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砂体发育较差的特点,为了更大程度上发挥聚合物驱油技术在二类油层上的开发效果,基于聚合物驱油墙聚并理论和流度控制理论,提出了变流度聚合物体系的梯次降黏、恒压提速的注入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多孔介质中聚合物弹性的相渗曲线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 第4期39卷 127-135页
作者:唐永强 吕成远 侯吉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昌平102249 
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对进一步认识聚合物驱的渗流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并未充分考虑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因此对传统计算方法的聚合物弹性进行修正。设计了一种弹性恢复实验,测定消除弹性后的纯黏压差,来计算聚合物在岩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底水驱替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 第31期20卷 8194-8199页
作者:丁观世 侯吉瑞 李巍 张钧溢 郑自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非均质严重,流体流动规律复杂。本文结合油藏实际地层条件,利用天然露头岩心设计并制作出可视化裂缝网络模型和裂缝溶洞模型。考察了不同底水压力梯度下各种模型见水特征。分析了不同模型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实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缝洞型油藏裂缝内油水两相流动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第4期33卷 49-54页
作者:宋兆杰 杨柳 侯吉瑞 汪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基于缝洞型油藏裂缝的多尺度性,设计制作不同开度的裂缝模型,开展裂缝内水驱油可视化实验,分析重力分异、注水流速、驱替方向、裂缝开度等因素对油水流动形态与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开度和注水流速会影响油水流动特征。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和油-水界面特性
收藏 引用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 第4期27卷 617-621页
作者:林梅钦 丁波 郑晓宇 毛雷霆 李明远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26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