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65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_2单井吞吐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 第6期24卷 108-113页
作者:苏伟 侯吉瑞 赵腾 席园园 王凤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0 
为明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_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并制作了模拟缝洞型油藏具有不同吞吐位置的吞吐岩心装置,分析具有强底水能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吞吐位置的CO_2吞吐生产动态特征,以及生产压差、CO_2注入量和吞吐周期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弱碱ASP在Ⅲ类油层中长距离运移的采收率效果评价
收藏 引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年 第5期48卷 72-76页
作者:陈宇光 侯吉瑞 尚丹森 方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石油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室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为了评价弱碱三元复合驱(ASP)在Ⅲ类油层长距离运移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自主设计制造的30m填砂长管物理模型进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对实验的驱油动态、黏度变化、界面张力变化、残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砾岩储层砾缘缝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2018年 第12期27卷 140-144页
作者:杨龙 王朝明 吕道平 寇根 王子强 刘同敬 王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北京金士力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2200 
砾岩油藏储层砾石含量高,具有复模态和拟双重孔隙结构特征,在开发监测和水驱开发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初步研究认为,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维和三维典型砾岩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级流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渗透油藏CO2变周期气水交替注入气水比理论设计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年 第17期20卷 6857-6864页
作者:侯刚刚 杨勇 王伟 蔡国新 刘同敬 侯吉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49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1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基于开发过程中饱和度、渗透率、分流率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变周期水气交替注入(water alternating gas,WAG)气水比理论设计的概念。从油、气、水三相渗流力学原理出发,借助三相相对渗透率表征模型,建立各相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间的函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顺北油气田超深高温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收藏 引用
石油钻探技术》2022年 第4期50卷 18-24页
作者:李文霞 王居贺 王治国 杨卫星 史玉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新疆轮台8416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顺北油气田储层埋藏深、井底温度和压力高,导致MWD仪器故障率高,超深高温水平井下部高温井段有时无MWD仪器可用,井眼轨迹控制难度较大。为了降低该油气田超深高温水平井轨迹控制难度并提高钻井效率,对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3530S对坨一原油各组分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化工》2012年 第5期41卷 761-765,770页
作者: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26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缝洞型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石油科学通报》2017年 第3期2卷 390-398页
作者:苏伟 侯吉瑞 郑泽宇 赵腾 席园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为了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驱后剩余油类型、分布规律及注氮气启动剩余油规律,分析了注气速度、注气方式(恒速注气、水气交替、间歇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化工》2009年 第9期38卷 1300-1303,1306页
作者:郭亚梅 李明远 贺辉宗 林梅钦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集团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HSE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71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聚合物A、石油磺酸盐B、表面活性剂C三种因素共存时对原油模拟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C使原油模拟油/水界面粘度降低,而聚合物A的存在则使油/水界面剪切粘度上升。而三种因素共存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叔胺复配泡沫的性质及CO_(2)/N_(2)响应性能
收藏 引用
《油田化学》2022年 第2期39卷 331-337页
作者:刘冬梅 曾文广 杨康 石鑫 魏晓静 张腾方 孙霜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新疆轮台8416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泡沫到达地表后难以实现可控的消泡。为获得兼具稳定性及响应性的泡排体系,并明确在无机盐和油相环境下的适用性,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与N-十二烷基-N,N-二甲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井间ERT电极阵列优化及监测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
收藏 引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3年 第11期31卷 38-45,52页
作者:吴陈芋潼 徐同晖 邢兰昌 贾宁洪 吕伟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为了开发用于地层中CO_(2)运移监测的井间ERT系统,研究了ERT电极阵列和工作模式优化设计方法并研制了井间ERT监测模拟实验系统;基于COMSOL平台构建了模拟井间ERT测量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电极间距和宽度等参数对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