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研究不等于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 第8期19卷 13-14页
作者:滕守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周知,要想了解西方文化,就必然要涉及它的宗教。因为西方宗教也同其他一切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构成了整个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西方人的一切,从其心理到语言,从礼仪到举止,从艺术到科学,从道德到经济,无不与其宗教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 第5期 45-50页
作者:聂振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0073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一是从主客两个方面建立了乐的本源论;二是从形式创造切入论述了乐的审美特征;三是从乐与礼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乐的功能;四是博采众家之长构建了儒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阶级·和谐社会--重读马克思国家学说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1年 第12期 19-25页
作者:欧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重读马克思,可以看到,与列宁国家学说不同,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深层次本质是新社会观。马克思以充分认识到社会决定国家作为起点,而在终点上通过主张国家将会消亡,他最终推崇的是社会的本源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说,终点意义上的社会有别于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歇斯底里与精神的创造性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25卷 86-91页
作者:尚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75 
现代艺术中的原创感悟与歇斯底里关系密切,忽略动机而强调精神的速度与效果、非再现的表现,把缺少对象而细节却历历在目的情形推向极端。这种精神状态与哲学的碰撞形成的"歇斯底里的智慧"既改造了哲学也改造了艺术,使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 第5期 91-95页
作者: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0073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体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制度等实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保持着直接紧密的联系;而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和现实政治的距离最远。但当哲学后来与党性、阶级性结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想到的能力
收藏 引用
《网络传播》2006年 第12期 84-85页
作者:尚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一切精神创造,都是精神的延伸、扩展、到达原来的‘精神境界’没有达到的地方,不敢想之事,想的禁区;不可能之事,可能性的禁区。一个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为什么一定要像从前的‘大师们’那样想(写、创作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艺术终结”——与阿瑟·丹托的对话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08年 第10期7卷 35-37页
作者: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刘悦笛(以下简称“刘”):阿瑟·丹托先生,非常高兴您能接受这个访谈,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做一个充分的交流和对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地进行艺术批评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6年 第1期 52-54页
作者:郑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我国曾经有过一个人们至今不能遗忘的历史时期,在那时,一些“理论家”可以随意发号施令,让艺术家们服从他们那些违背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的指令。结果,给我国的艺术事业造成了空前浩劫。这场浩劫过后使人们变得清醒、明白了:艺术批评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现代主义的来源及其困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5年  13-14页
作者:朱狄 碧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历史上曾出现过“Post—Modern”一词,不过其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1976年,丹尼尔·贝尔开始用这个词专指那些立意打破传统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他给这个词下的定义是:“后现代主义遵循的发展路线也就是现代主义合乎逻辑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致用为本,简雅素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 第3期 46-54,158页
作者:梁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92 
中国的器物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制作工艺和美学品位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器物美学观建立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儒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强调了器物制作和设计贵在尚用,即器物以实用为美,反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