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思之和合:论歌德思维模式的拓新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 第2期31卷 144-151页
作者: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歌德对人类灭亡命运的判断表现了歌德思维模式不断尝试求新的特征。歌德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述思方式的不同,他是始终立定于作为艺术家的立场,而进行他的运思活动的,并确实成就了他的诗哲之思。这里探讨的"有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左琴科讽刺艺术中果戈理式的笑与泪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 第4期 60-65页
作者:吕绍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现主义的社会批判倾向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 第4期 128-134页
作者:张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德国表现主义作家都是对社会问题感觉极为敏锐的人 ,具有强烈匡正时弊的意识。他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倡导艺术为人生的社会功能 ,主张艺术家充当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群的代言人和保护者 ,以变革和改善世界为己任。虽然他们尚不清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插曲”对普鲁斯特美学的揭示作用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 第4期dong j卷 112-119页
作者:涂卫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普鲁斯特美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整体化的眼光与隐喻文笔——之结合,在《追寻逝去的时光》中主要由三位虚构的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来展现。小说家一再将隐喻嵌入“中国艺术品”,使不同的主人公看见表面遥远的世界实则互相沟通与交融。整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童心剖诗——论博尔赫斯的老虎、镜子与迷宫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2年 第4期 83-91页
作者: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童年对艺术家弥足珍贵。许多艺术家都热衷于描写童年或者由童年生发的种种想象。博尔赫斯也是如此。但历来很少有谁花力气去研究童年在这一个或这一些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方式与作用。这多少与童年的实际跟童年的概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里尔克的艺术难题:诗与物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 第3期 27-33页
作者:李永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在诗人里尔克的全部创作中,诗与物的关系、诗对物的呼唤、以及物向心灵的“内在空间”的“无形的”回归是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难题。里尔克曾在《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一诗中写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冰山与夜色的对话——海明威和菲兹杰拉德艺术世界透视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 第3期 84-89页
作者:孔耕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冰山与夜色的对话——海明威和菲兹杰拉德艺术世界透视孔耕蕻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既是美国那个文学繁荣时代的骄子,又是那个文学繁荣时代的创造者。近30年来,后者的地位、影响和声誉不断提高,渐渐摆脱了总是处于前者附带地位的阴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的命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7年 第4期 83-94页
作者: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巴罗克文学艺术是欧洲17世纪前后一种广泛的文艺思潮和美学风范,与以法国为主要阵地的古典主义共同雄踞了一个时代(后者时间更长些)。由于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其“野性基因”在本世纪初催生出表现主义文艺,从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物理学家》的问题意识与表述之难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 第1期26卷 71-78页
作者: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本文对迪伦马特的剧本《物理学家》进行文本细读 ,肯定其有浓烈的“问题意识” ,重视创作背景中时代因素与国际关系的反映 ,尤其强调后者对于文学家创作实践的影响 ;并进而探讨迪伦马特创作中表现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协调一面 :即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 第3期 53-59页
作者:傅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傅浩叶芝(WiliamButlerYeats,1865-1937)的思想和创作自始至终与东方文化有关。他很早就接受了东方神秘主义的某些观念,并且把它们融入了毕生的创作之中。他早期和晚期的诗歌题材都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