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4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创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学派的新范式:以交流诗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4年 第3期 55-69,158页
作者:朱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活态口头传统的理论模型,交流诗学的主旨在于更新人类口头艺术的研究方法,其一方面延续了20世纪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发生的语言转向对于当代民俗学研究方法的视域拓展——以演述为中心的范式转换以及聚焦小群体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汉王朝“文化身份”的确认与“文化认同”的形成——以屈原、楚辞的被发现为契机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24年 第3期 18-33,164页
作者:孙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文化以及藩属国文化,在汉初依然盛行。“大汉”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受到质疑或挑战的时候,“汉文化”也缺乏一个精神源头和“合法身份”,“汉文化认同”也就无法顺利建立起来。贾谊入楚,发现屈原、楚辞,将“楚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理由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4年 第3期 40-54,158页
作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民间文艺保护缘起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博弈,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中国率先实施该项保护可能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一是国际社会的民间文艺保护只施用于“土著”,这是以承认弱势族群和文化歧视为前提的,中国实施该项保护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构现代学术与重勘中华文明——20世纪以来《楚辞》神话研究概述及反思
收藏 引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2期47卷 85-95页
作者:谭佳 王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年中国论如何为文旅赋能——东北旅游新线路:基于16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创意设计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47卷 1-12页
作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上海20024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文学人类学团队2023年7~8月举行的第十六次玉帛之路(东北道)文化考察,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18个县市,聚焦史前玉文化在上五千年间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以吉黑地区距今10000~9000年重要遗址为首,南下催生距今8000~5000年的西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世艺术史上的诗书画印典范论及其变迁——兼及苏轼诗性世界的张力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3期37卷 159-172,219页
作者:潘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元明以降,随着文人印的崛起,诗书画印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互文性叙事。早在宋代,苏轼就曾以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并举,推为“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一典范论基于唐人的艺术实践,即风格上的雄丽健举,法度上的森严、“集大成”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辛弃疾词对南宋英杰形象的塑造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4期42卷 137-143,187页
作者: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辛弃疾是英雄词人,他爱英雄,想英雄,唱英雄。其词刻画了南宋各类英雄豪杰,是一座英雄人物形象的画廊。词人运用白描写实、想象夸张、场景细节、即事叙景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南宋英杰形象,还善于将英雄词人自我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林神话哲学的先验人类学立场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45卷 107-113,141页
作者:户晓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在经历了文化相对主义思潮的知识大分化之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谢林神话哲学的先验人类学立场及其先验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从绝对者的自由立场进行理智直观,神话在人类的本原存在中具有本体地位和基础性质,这就决定了不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实”的内面——和辻哲郎思想“转向”的审美理路与主体困境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6期49卷 45-54页
作者:柏奕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和辻哲郎的思想“转向”问题是日本现代思想史上的难题,也构成了反思“二战”前日本知识分子精神史的切口。和辻哲郎的“转向”以古佛品鉴为起点展开,他将反映“艺术本质”视为“写实”的真义:一方面,以美术视角看待宗教对象的做法继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乡土书写传统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以《家山》《金墟》《莫道君行早》为例证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68卷 42-50页
作者: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王跃文《家山》、熊育群《金墟》、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皆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的硕果。对这三部作品,可以从新时代地方“志”书写传统的赓续、历史之笔与文化记忆的融合、非虚构写作与虚构小说文体的兼容并包、乡土书写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