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数字博物馆接触的青年传统文化认同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评论》2025年 第1期78卷 46-65页
作者:韩博 刘嘉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100021 
数字文博产品在吸引青年走进“云端”博物馆的同时,也带领他们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探索青年群体从数字博物馆的接触中生成传统文化认同,刻画其表征、影响因素与过程,论文以“云游敦煌”“数字故宫”等17个代表性数字博物馆为样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考量与多维适应: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25年 第1期 29-34页
作者:黄楚新 陈智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面对复杂的智能传播环境,主流媒体正经历从内容、技术到管理的全方位革新,以期实现对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系统梳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分析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并总结当前的实践探索,由此提出以风险意识构建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镜中我:电子游戏平台的青年自我认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5年 第1期44卷 57-65页
作者:景嘉伊 朱戈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100720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 
电子游戏作为平台社会中的新媒介载体和文化表征,正成为青年开展社会互动和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当代青年在电子游戏平台中的互动、参与和自我认同机制进行探索。通过访谈法与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短视频时代“微版权”产业空间与创意延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20年 第4期 54-57页
作者:冷凇 刘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微版权的概念及商业模式已不断深入、逐步践行并得到完善。如今,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风口之下,短视频这一“现象级”产品,更是赋予微版权更加广阔的产业空间。挖掘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影全球化话语实践:从反帝反殖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1年 第4期 27-34页
作者:张建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 
中国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形成的反帝反殖、市场化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种全球化话语实践,是基于对各种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野蛮历史的切身经历与深刻认识、基于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渴望、基于自己反抗不公正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舆论监督:作为乡村治理的民俗艺术——以陕西省H县“耍歪官”活动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 第10期43卷 105-110页
作者:沙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长期以来,乡村社会治理都具有较强的行政化倾向,乡村民俗与艺术实践常常被旅游产业征用,以求增加农民收入,但其内含的社会治理功能却被忽略或遮蔽了。如果将乡村内生性视角引入治理领域,或许可以解决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陕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何成“爆款”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2021年 第29期 100-105页
作者: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学研究室 
曲高和寡并非主旋律影视剧的固有标签,通过美学艺术创作激发心灵感悟和情感共鸣,唤起向善向上的内在自觉性,提升文化传播社会效果是正剧意义在。面对新时代文化大众,艺术创作既不能一味迎合迁就流行口味,又要重视文化个体的接受体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 第2期28卷 1-5,26页
作者:时统宇 吕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中国证券报> 
收视率导向并非如一些人认为的是民主的化身,那么,收视率导向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其最本质的意义而言,收视率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者用以向广告主介绍观众情况以便投放广告的商品,揭示了电视工业最本质的运作机制,是电视节目商品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2019年 第15期 26-31页
作者:黄楚新 刁金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升级,用户需求多元,融合进程加快,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锻造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目标、理念、整体策略及原则导向等多方面把握好新型主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灵工的内卷化困境及其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 第3期 71-79页
作者:牛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以"内卷化"概念为理论视角,指出数字灵工在进行知识性、文化性的创意劳动时,能够提高工作激情和成就感,但面对平台注意力经济的不可预测性和平台规制时,他们陷入了一个高度内卷化的工作状态:"自我锁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