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现代化何以可能?--以特大城市上海为例
收藏 引用
《理论探讨》2021年 第4期 50-57页
作者:张国献 李燕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8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现代化的上海场域表征为响应度低的流动人口、关系疏离的陌社会、网络业态的社会组织、阶层族群的理念分割、职能同构的科层压力、智慧社会的数据治理。市域基层协商治理现代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考古学视阈下的电影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0年 第11期 13-15页
作者:赵乔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媒介考古学是当前学界新兴的理论热点与研究领域,旨在通过福柯“考古学”的方式,重新审视和挖掘视听媒介的发展史,涉猎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艺术学、电影研究、建筑研究和传播学等。本文立足于媒介考古学视阈下的电影研究,廓清其问题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枯蓬胜艳葩——论艺术中的丑及其美学意蕴
收藏 引用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10卷 293-296页
作者:余安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现实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中得以表现,这种表现是丰富多元的,并形成艺术美的元素。艺术家凭借对世界的观察和对人的体悟,融入了不同寻常的审美理念,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完成对丑的刻画或改造,产了难能可贵的美学价值。丑丰富了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闽”源流考
收藏 引用
《海交史研究2015年 第2期 117-127页
作者:赵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八闽"是福建的一个别称,在当代广为流传,无论报刊、杂志、各类著作或是广告宣传中以及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福建,"八闽"一词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关于"八闽"的源起及其逐渐取代其他别称的过程,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艺术与理解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丝路视野》2019年 第8期 125-126,128页
作者:王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伽达默尔非常鲜明地从艺术经验着手,通过对于历史、语言等领域进行探索,结合诠释学的相关方法进行批判研究,同时阐述本体学中存在的意义。我们对艺术与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是为了能够更好更为深入的理解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的国风文化论析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30卷 61-66页
作者:卢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10世纪至11世纪前半期的日本国风文化处于藤原氏摄关政治的高峰期内,在思想信仰方面有净土信仰、御灵信仰和阴阳道信仰等内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日记、物语、绘画等形式,在活样式方面有束带、十二单、访妻婚等形态。国风时代属于律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原因探析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史志》2014年 第17期 36-38页
作者:李巧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根据清末报纸登载的关于纸烟的报道,并结合晚清士人回忆录以及公开出版的史料,对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进行探析。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纸烟本身来看,纸烟吸食方式简便,花费廉价,气味平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台与中国古代“十二月”联章体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29卷 62-68页
作者:武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二人台中"十二月"的歌唱形式绝非创体,民间文艺的继承性颇强,晚近出现的二人台曲词创作方式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可以在古代的文化艺术中找到它的源头,对古代"十二月"联章体做沿波讨源的工作,梳理其发展脉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题与出路——妈祖文化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国研究动态》2018年 第5期 35-43页
作者:陈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近代以来,妈祖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已被学界关注。1825年《特选撮要》卷3载有新加坡传教士尚德《妈祖婆日之论》;1916年,广东学人曾习经(号蛰庵)在《进步》杂志第11卷第2期发表《台湾妈祖庙游记及天妃考略》;1929年,顾颉刚、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网络文学的“社交化”特征
收藏 引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32卷 88-93页
作者:王江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网络文学发源于网络社交活动,并以网上的社交化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网络社交活动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及艺术手法,同时,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也大都以网络社交的方式完成。网络文学的"社交化"特征既有利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