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播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艺苑》2024年 第1期 91-96页
作者:聂楠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办公室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克拉玛依木偶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周边地区传播。1993年,传承人姚连成自发创办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团逐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公益文化演出团体。在不断地传承与累积中,克拉玛依木偶戏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学视域中的比较文学问题——平行本质与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3年 第4期 165-173页
作者:扎拉嘎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本文从比较文学与哲学互相渗透的角度 ,通过探讨比较文学包括的各不相同的比较组合之间的联系 ,为比较文学提出一种新的定义 ,即 :“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 ,比较文学比较的对象 ,都是既有共同本质 ,又有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祇庙祭考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1期 11-14页
作者:尹虎彬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华北饱经战乱,伤痕累累,历史遗迹多化为瓦砾。民俗学历来有研究遗留物的传统,因此,民俗学家在许多时候更像是个修复古物的人,把散落的陶片粘合起来,重新制造一尊陶罐。民间传统文化研究者就像修补陶罐一样,努力在生活文化中寻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叙事与话语建构:《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路径阐释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2015年 第4期 89-98页
作者:诺布旺丹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087 
文化本是一切叙事作品变异、演进的重要途径。叙事文学的文本化是由叙事文本的基本要素即:故事和话语在语境化的网络中根据叙述者的观念不断解构、转换和重新建构而形成的。《格萨尔》史诗从一个传奇性的、只鳞片爪的民间故事发展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卡:丝绢上的藏族艺术
收藏 引用
《社会观察》2014年 第10期 74-76页
作者:降边嘉措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随着藏族与国内外各民族之间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增多,唐卡也流传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受到国内各兄弟民族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积极评价。收藏各个时代、各种流派和各种风格的唐卡,成为收藏界一种新时尚。在中华民族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误分为二:民俗学的学派与应用派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 第3期 67-76页
作者:芭芭拉 克什布拉特-吉布利特 宋颖美国纽约大学表演研究系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针对多尔逊抨击的伪俗,以及应用民俗学与公共部门的实践饱受学派民俗学者的攻击与忽视,本文基于20世纪后半叶美国应用民俗学与公共领域发展的事实与问题,探讨了纯学术与应用派划分的错误,从倡议、表述、艺术和批评话语的角度提出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格萨尔》神授艺人说唱传统中的认同表达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 第2期26卷 55-59页
作者:周爱明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对于以流浪乞讨维生的说唱艺人的研究 ,学界至今仍偏重于“史诗传承者或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考察 ,以致对口头艺术特有的思维、创编与表达的特殊性还重视不够 ,或有一些偏离 ;而《格萨尔》神授艺人们的一些众公认的说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呵护民族的血脉之根
收藏 引用
《江淮》2007年 第6期 47-48页
作者:刘魁立 杜海萍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国家民保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2005年12月,国务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