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连续激光色谱合束高陡度薄膜设计及制备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24年 第11期51卷 474-479页
作者:陆叶盛 王胭脂 陈宇 朱晔新 邵建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基于高陡度双色膜的激光合束是在单路连续激光输出能量达到瓶颈时,实现更高功率激光输出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从设计、精密制备、测试表征的角度系统性地分析了膜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精密制备策略,制备了具有更高陡度、反射率、透过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陡度透镜表面膜层折射率均匀性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21年 第9期48卷 53-61页
作者:张伟丽 冯操 孙建 朱瑞 王建国 沈雪峰 易葵 朱美萍 邵建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 
集成电路与光刻机系统中通常会设计并使用很多小曲率半径的大陡度透镜,以实现大数值孔径,这对镀制于其表面的紫外薄膜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行星夹具转动过程中大陡度凸透镜从中心到边缘位置的薄膜沉积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6.X nm下一代极紫外多层膜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24年 第7期51卷 151-163页
作者:李笑然 唐何涛 赵娇玲 李丰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20007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集成电路的生产主要依靠光刻技术为主的工艺体系,采用波长为13.5 nm光源的极紫外光刻是当前最先进的商用规模量产光刻技术,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带来前未有的进步。根据瑞利判据,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以波长6.X nm为光源的下一代“超越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信噪比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滤光片的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2024年 第21期44卷 11-19页
作者:郑丽丽 晋云霞 孔钒宇 莫建威 董元植 孙静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201800 
记录在光敏热折变玻璃中的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是密集波分复用和解复用的优良器件,但光栅两端耦合强度突变引起的旁瓣会导致信道间串扰,进而对复用和解复用效果产生影响。基于F矩阵理论,建立了反射式体布拉格光栅切趾理论模型,通过定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啁啾体布拉格光栅的脉冲响应特性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2019年 第10期39卷 60-66页
作者:戴慧芳 陈鹏 赵靖寅 孙勇 徐姣 孔钒宇 晋云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 
基于矩阵法,构建超短脉冲经啁啾体布拉格光栅(CVBG)衍射的频域和时域响应分析模型。针对百飞秒(fs)级光纤啁啾脉冲放大(FCPA)系统对于CVBG的带宽要求,系统研究衍射带宽对CVBG的脉冲展宽及压缩效应的影响及宽带CVBG对于不同啁啾参数输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境适应性中红外宽带减反射元件的研制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20年 第3期47卷 48-53页
作者:张晗宇 崔云 孙勇 张益彬 王勇禄 周秦岭 邵建达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2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通过微结构结合镀膜的方法成功设计和制备了中红外宽带减反射元件。首先,利用FDTD Solutions软件,模拟了微结构周期、占空比、高度以及膜层厚度对需波段透射率的影响规律,得到较好增透效果的微结构和膜层结构参数;根据设计参数,采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宽带高阈值色散调控超快激光薄膜研究进展(特邀)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2024年 第17期44卷 250-273页
作者:邵建达 贾琳 柳畅 徐天泽 陈宇 王胭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北京100049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210 
超强超短激光、阿秒激光在前沿基础科学、生命医学、国民经济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也是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重大前沿领域。超快激光薄膜作为激光系统中光束方向控制、色散调控的关键元件,其反射率、带宽、色散控制以及抗激光损伤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48 nm透过率线性渐变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20年 第6期47卷 162-166页
作者:朱瑞 陶春先 余振 张伟丽 易葵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09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线性渐变透过率薄膜元件是光刻系统中光可变衰减器的关键元件。采用电子束蒸发实现了近线性248 nm渐变透过率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通过对敏感度进行计算和优化,基于减反膜基础膜系实现了低敏感非规整膜系的设计。采用紫外光控-晶控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极紫外光刻量产良率的保障:掩模版保护膜
收藏 引用
光学仪器》2024年 第4期46卷 81-94页
作者:李笑然 李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扩大高端芯片的产能和良率,以满足当下及未来对电子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在高端芯片制造环节中的极紫外光刻过程中,任何落在掩模版上的纳米尺度的颗粒污染,都会使曝光成像的图案产生缺陷而降低光刻制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环境对光学元件分子污染的影响及减缓方法
收藏 引用
《航天器环境工程》2022年 第6期39卷 651-660页
作者:崔云 沈自才 邱家稳 代巍 赵元安 邵建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201800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100094 
随着航天器在轨寿命的延长,分子污染对其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安全和可靠性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文章首先阐明空间分子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空间光学元件的效应;之后分析温度、紫外辐射、激光照射等空间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光学元件分子污染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