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几种改进的CoMFA方法比较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3年 第7期61卷 1129-1135页
作者:聂晶 董喜成 潘家祜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20003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由于传统的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分子的叠合规则以及叠合分子的空间取向和空间位置等因素对q^2的影响很大,因此相继提出了几种改进的CoMFA方法.为了优化CoMFA结果,应用传统的CoMFA方法和交叉验证的R^2引导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的ALS抑制活性的QSAR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6年 第11期64卷 1097-1105页
作者:冯骁 姚建华 吕龙 唐庆红 范波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化学和化学信息学研究室上海200032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化学系ITODYS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或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存在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很多此类酶的抑制剂实际上作为除草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对ALS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用两种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分子对接的苯丙素甙(PPGs)类化合物的虚拟筛选和合理设计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2年 第10期60卷 1860-1866页
作者:陈海峰 高坤 范波涛 袁身刚 贾忠建 郑荣梁 PANAYE A DOUCET J.P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32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巴黎第七大学ITODYS研究所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兰州730000 
采用虚拟化合物生成法对抗肿瘤的苯丙素甙 (PPGs)类化合物进行了配体受体对接研究 .以三种不同的骨架结构为基础分别生成了五十个虚拟苯丙素甙 (PPGs)类化合物 ,并将它们与端粒DNA受体进行分子对接 ,分析已知结构的对接结果 ,通过虚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花粉蛋白结构基因的重新设计、全合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5年 第1期5卷 114-118页
作者:陈海宝 夏懿 荆军平 蒋昆 鲍建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化学实验室上海200032 
α-天花粉磺白(α-Trichosanthin,缩写α-TCS),通常称之为天花粉蛋白,是从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块根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和治疗滋养层恶性肿瘤的活性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指出α-TCS属于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PAF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理通讯》2003年 第3期20卷 68-68页
作者:聂晶 董喜成 潘家枯复旦大学药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