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低维半导体偏振光探测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9年 第16期68卷 1-14页
作者:魏钟鸣 夏建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偏振光探测在遥感成像、环境监测、医疗检测和军事设备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一系列偏振探测和成像产品.随着信息器件进一步小型化、集成化,基于新型低维材料的偏振光探测器可以直接利用材料本征的各向异性对偏振光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驱动金刚石对顶砧低温连续加压装置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6年 第3期65卷 284-289页
作者:丁琨 武雪飞 窦秀明 孙宝权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采用电驱动压电陶瓷取代传统机械螺丝给金刚石对顶砧施加压力,设计制备了低温下可连续增加流体静压的金刚石对顶砧压力装置,实现了低温(19±1)K连续加压达到4.41 GPa.该装置具有电驱动方便灵活、调谐精度高的低温连续加压功能.利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子存储单元的光伏效应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 第3期23卷 205-207页
作者:卞松保 李桂荣 唐艳 胡冰 李月霞 杨富华 郑厚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报道了光存储效应在一种特殊设计的光存储单元Ⅰ Ⅴ特性上的响应 .当单元偏置在光存储模式下 ,越过禁带的光激发会产生一个台阶状的电流阶跃 .利用瞬态光电流测试装置测量电流阶跃处的瞬态响应 ,验证了“开关”光电流下降沿主要反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采用CMOS太赫兹波探测器的成像系统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 第1期46卷 249-254页
作者:刘朝阳 刘力源 吴南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太赫兹波成像技术在生物医疗和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便携式太赫兹波成像设备的需求,设计了基于CMOS太赫兹波探测器的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款CMOS太赫兹波探测器、片外模数转换器(ADC)、FPGA数字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长波双色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3年 第5期42卷 574-579页
作者:刘铭 游聪娅 李景峰 常发冉 温涛 李农 周朋 程雨 王国伟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报道了长/长波双色二类超晶格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研制。通过能带结构设计和分子束外延技术,获得了表面质量良好的长/长波双色超晶格外延材料。突破了长波超晶格低暗电流钝化、低损伤干法刻蚀等关键技术,制备出像元中心距30μm的32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65 nm标准CMOS工艺的3.0 THz探测器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0年 第1期39卷 56-64页
作者:方桐 刘力源 刘朝阳 冯鹏 李媛媛 刘俊岐 刘剑 吴南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100049 
基于Dyakonov和Shur等离子体波振荡原理设计并流片制备了一种采用65 nm标准CMOS工艺的3.0THz探测器,探测器包括贴片天线、NMOS场效应晶体管、匹配网络及陷波滤波器。探测器在温条件下可达到526 V/W的响应率(Rv)和73 pW/Hz1/2的噪声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于高速CIS的12-bit紧凑型多列共享并行pipeline-SAR ADC(英文)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年 第5期47卷 187-196页
作者:郭志强 刘力源 吴南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设计了一款用于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的多列共享列并行流水线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八列像素共享一路pipeline-SAR ADC,从而使得ADC的版图不再局限于二列像素的宽度,可以在16列像素宽度内实现。该模数转换器采用了异步控制逻辑电路来提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子束外延生长的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结构中深能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1993年 第5期42卷 817-823页
作者:卢励吾 周洁 梁基本 孔梅影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100083 
应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技术详细研究分子束外延生长的Pseudomorphic—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P-HEMT)结构中深能级行为。样品的DLTS表明,在P-HEMT结构的n-AlGaAs层里存在着较大浓度(10^(15)-10^(17)cm^(-3)和俘获截面(1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半导体极性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9年 第16期68卷 42-50页
作者:张东 娄文凯 常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拓扑量子计算卓越中心北京100190 
半导体电子结构的有效调控一直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科学问题,也是主流半导体材料物性与器件设计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传统栅极技术只能在小范围内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带隙,作者从理论上通过人工设计半导体极性界面,产生约10 MV/cm的內建电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量子点场效应增强型单光子探测器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3年 第19期62卷 227-232页
作者:王红培 王广龙 倪海桥 徐应强 牛智川 高凤岐军械工程学院纳米技术与微系统实验室石家庄05000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针对量子点场效应单光子探测器(QDFET)光吸收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量子点场效应增强型单光子探测器(QDFEE-SPD).QDFEE-SPD增加了共振腔的设计,并采用了GaAs/AlAs多层膜作为下反射镜;对QDFEE-SPD的光吸收增强效应和光响应度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