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板块差异漂移机制分析及其动力学模型
收藏 引用
《地壳形变与地震》1998年 第4期18卷 82-88页
作者:李国和 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应用质点动力学原理,推导地出地幔流体在径向运移中受地球自旋惯性场作用而西移的速率及位移公式。根据地球自旋惯性系统特点设计地幔流体的2维实验模型,推导赤道面附近地幔流体的运动公式,并推广到3维。最后得出地壳块体被动西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峡水电工程船闸边坡位移反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1997年 第A8期18卷 182-186页
作者:杨志法 曾昭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为了确定有关岩体的弹性模量和重要初始应力分量,利用试验洞进行位移分析。在方法上发展了一种以三维有限元图谱和反分析相结合为基础的反演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法设计来说十分有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综合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 第2期22卷 182-185页
作者:刘大安 杨志法 柯天河 王敬 刘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沙410014 
针对山区大型边坡与地下工程复杂的稳定性评价与预测问题 ,提出了综合地质信息系统 (SGIS)的框架 ,并建议对一些重要的岩土工程建立SGIS ,以便随时把握工程的全局状态 ,并及时作出进行监控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正确决策 ,以适应我国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强溪水电站船闸边坡的粘弹性位移反分析及变形预测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 第1期22卷 66-71页
作者:杨志法 王芝银 刘英 尚彦军 王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29 西安矿业学院西安710054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沙410014 
位移反分析的提出,可望为边坡工程设计工程师提供一个确定有关地层力学参数和某些地应力分量的新方法。本文针对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边坡岩层的特点,选择了HK模型,并从该边坡的实测位移出发,反演该边坡工程设计需要的岩体力学参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峨口铁矿高陡边坡稳定性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 第4期6卷 368-374页
作者:吴玉庚 牟会宠 龚秋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据计算,峨口铁矿边坡如增加1°坡角可减少剥离量5684万吨,节约经费1.7亿元。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应用三维物理模型对峨口铁矿边坡进行了设计最终边坡角开挖试验,加陡边坡角以及陡帮强采试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矿山原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矿山岩体工程的系统工程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 第4期4卷 7-14页
作者:孙玉科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重新认识矿山岩体工程的特点。建立矿山岩体工程稳定性的系统的概念。提出地质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的构思,使工程地质、设计、施工三者密切结合,共同解决矿山岩体工程稳定问题。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反馈,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滩水电站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声波测试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 第4期6卷 375-380页
作者:董万里 张连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为了获得模型体内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的变化与分布规律,特别是外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区域,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传感器,首次将声波测试技术应用到较大型的模拟实验室中。获得了试验全过程的测试结果。其结果与其它测试方法,互为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与露天复合采动影响下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 第4期6卷 312-318页
作者:孙世国 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矿产资源的开采,有些是按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方式进行。依据采区的空间对应关系,两种采动影响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导致采动效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叠加,从而组成一个复合动态系统,因此边坡岩体变形机理更加复杂,与单一露天开采相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 第4期4卷 1-6页
作者:孙广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为地质灾害成因及其对策
收藏 引用
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 第3期7卷 231-236页
作者:王存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29 
本文通过大量事例阐述了人为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指出,对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清楚,设计不合理或设计失误,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等是人为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人为地质灾害具有可防治性,人们完全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