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结合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对北京一次锋面降雪过程雪带的观测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2021年 第5期45卷 931-942页
作者:武静雅 毕永恒 孙强 吕达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本文设计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同一观测站内的一部单发双收Ka波段双偏振雷达和一部双发双收X波段双偏振雷达高效结合观测的方法,并首次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应用在降雪过程的观测中,对2019年2月14日锋面气旋系统在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2009年 第9期54卷 3532-3536页
作者:赵中阔 郄秀书 张廷龙 张彤 张鸿发 王勇 佘勇 孙宝来 王怀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技术研究所成都610225 
自行设计制作了携带GPS的强电场探空系统,可以获取探测路径上的电场垂直分量、温度、相对湿度和GPS定位数据.2008年夏季,在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的配合下,在甘肃平凉地区进行了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实验,获得了中国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引发雷电X射线爆发观测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8年 第4期38卷 453-458页
作者:李小强 蒋如斌 王尊刚 李鹏 张雄 郑毅 周红召 邢斌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为开展闪电高能辐射观测研究,本文设计了人工引雷X射线爆发事件的观测系统,并完成电磁屏蔽性能测试以及能量刻度实验。基于放射性测量的统计学原理导出人工引雷X射线爆发信号的实时甄别算法。在国内首次观测到人工引雷产生的X射线爆发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脉冲压缩技术的全固态天气雷达
收藏 引用
《现代雷达》2014年 第7期36卷 5-9页
作者:吴海军 陆建兵 李兆明 王永亮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3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北京100029 
介绍了一种自研的X波段全固态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对其中的系统设计、脉冲压缩、补盲等关键技术,特别是脉冲压缩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与磁控管雷达进行了对比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固态雷达可以探测150 km范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纹理特征的深度学习云和云阴影检测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4年 第5期45卷 1580-1587页
作者:张昊 焦瑞莉 乔聪聪 霍娟 宗雪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针对云和云阴影检测过程中存在边界不准确以及易与地表混淆等问题,构建一种融合纹理特征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Landsat 8遥感图像进行云和云阴影检测。引入基于统计特性的纹理特征模块进行纹理特征的提取和学习,在训练过程采用焦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南极中山站低空大气风场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极地研究2022年 第1期34卷 11-19页
作者:王章军 王睿 李辉 庄全风 黄文涛 柳付超 班超 陈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6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极区大气作为整个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场结构与变化关系到全球大气系统的运动。为更好地研究南极低空大气风场特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期间,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将研制的相干多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区间干扰利用的协作网络高效传输算法
收藏 引用
《信号处理》2018年 第9期34卷 1114-1123页
作者:冀保峰 邢冰冰 李玉琦 李春国 韩瑽琤 杨绿溪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292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针对多小区系统上下行业务流同时发送的场景,提出了利用相邻小区间干扰的窃听信号来提升多小区的信号质量。为了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低功耗要求,建立了多小区网络上下行业务流速率约束下,多天线中继总功率最小化的最优预编码设计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