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面向服务的泥石流数值模拟通用平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2014年 第A02期34卷 320-322,329页
作者:王福江 胡凯衡 管群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5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对当前泥石流模拟系统的单一性缺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泥石流数值模拟的通用平台思想。以有限差分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的思想,设计了系统C/S模式的技术方案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经过香港滑坡地形图的验证,证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粉土密实度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11期52卷 4124-4136页
作者:李丞 苏立君 张崇磊 蒋关鲁 肖思友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巴基斯坦伊斯兰堡44000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研究粉土密实度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密实度为稍密和中密的2组斜坡模型,开展相似比为1:15的不同密实度斜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强度和波形的地震波,对比2组斜坡的自振频率、加速度响应、频谱特性、动位移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都(江堰)—汶(川)高速沙坪大桥桥面柔性滚石防护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年 第2期46卷 8-13页
作者:向波 何思明 欧阳朝军 庄卫林 殷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沙坪大桥是都汶高速公路沙坪隧道出口跨岷江大桥,受隧道出口段高陡边坡危岩影响,严重危害桥面及行车安全,需要对沙坪大桥桥面进行滚石灾害防护。提出了一种新型柔性轻钢结构滚石防护棚洞,它由钢拱圈、支撑钢管、双层柔性防护网以及拱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窗口坝对黏性泥石流的流量调控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1年 第5期41卷 1120-1128页
作者:周文兵 柳金峰 王栋 张广泽 孙昊 焦亮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铁二院地勘岩土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 
基于水槽试验,探讨了窗口坝对黏性泥石流的流量调控特性,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其调控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窗口坝对黏性泥石流的流量调控作用不仅表现在窗口坝对黏性泥石流峰值流量的削减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泥石流过流的延时效应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上限定理的桩锚组合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10年 第2期41卷 18-20页
作者:罗渝 何思明 吴永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针对工程中较常见的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组合抗滑结构,以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为基础,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桩—锚组合抗滑结构的作用机理,分别推导出了坡体自重、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做的功以及滑面上内能耗散的计算公式,并以能量的形式定义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GIS的泥石流流域分布式水文计算系统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2010年 第5期36卷 260-262,265页
作者:杨宇 管群 胡凯衡 李洪雷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610065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基于GIS技术与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并实现泥石流流域分布式水文计算系统。以流域降雨、高程、坡度等数据为输入,对泥石流流域的降雨产流、产沙进行模拟,自动批量计算指定时间段内每日流域出口清水流量、泥沙流量以及流水含沙量。将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计算
收藏 引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10期32卷 1590-1593,1605页
作者:陈晓清 李德基 崔鹏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软基消能泥石流排导槽是泥石流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肋槛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是排导槽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目前,肋槛基础埋深主要依据设计者的经验来确定。文章利用高含沙两相流理论,基于冲刷和淤积平衡下假设泥石流在槽中保持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泥石流弯道超高与流速计算关系的研究——以巴塘通戈顶沟地震次生泥石流为例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 第3期41卷 165-171页
作者:陈宁生 杨成林 李战鲁 何杰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我国山区尤其是地震山区暴发众多的泥石流,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始终是一个科学难题。对于在弯道运动的泥石流,假设凹凸两岸角速度相等,可以利用动能与势能的平衡及速度关系,计算泥石流的流速。据观测,在泥石流的弯道运动中,凹凸两岸的角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G213线都汶路豆芽坪坡面泥石流及其防治方案
收藏 引用
山地学报》2015年 第5期33卷 611-618页
作者:柳金峰 游勇 陈晓清 陈兴长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以G213线都(江堰)汶(川)公路豆芽坪坡面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灾害史及灾情;通过航片解译及现场勘查,对"5·12"汶川地震造成的松散物源进行了估算;在分析泥石流防治现状与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泥石流冲击桥墩动力相互作用物理模型试验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19年 第9期40卷 3363-3372页
作者:王东坡 陈政 何思明 陈克坚 刘发明 李明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在我国西山区地震、地质活跃带,泥石流灾害对位于泥石流沟道、沟口等位置处的桥墩构成重大威胁。如何量化描述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动力过程,是泥石流减灾领域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以泥石流灾害威胁成兰铁路沿线桥墩的工程背景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