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曲外锥乘波体进气道实用构型设计和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17年 第6期38卷 9-19页
作者:贺旭照 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绵阳621000 
介绍了新型曲外锥乘波前体进气道(CCWI)的一体化设计方法,设计了理论构型并验证了设计方法。在几何参数约束下,获得了隔离段矩形出口,考虑前缘钝度及展向切除的乘波前体进气道构型。基于验证的数值仿真工具及计算网格策略,分析了几何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密切曲面锥乘波体——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2011年 第6期43卷 1077-1082页
作者:贺旭照 倪鸿礼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研究中心绵阳62100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绵阳621000 
介绍了密切曲面锥(osculating curved cone,OCC)乘波体的设计方法,并对密切曲面锥乘波体的流场结构及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密切曲面锥方法采用具有直线激波和等熵压缩波系的曲面锥作为基准流场,在定义乘波体激波型线(inletcapture curv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外锥乘波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8年 第10期39卷 2313-2319页
作者:贺旭照 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为了研究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曲外锥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在Ma5.5条件下,设计了一体化乘波前体进气道的理论构型。在设计状态,对一体化前体进气道进行了无粘数值仿真,将获得的流场结构及流动参数同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制转捩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影响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 第8期31卷 1830-1837页
作者:易淼荣 赵慧勇 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针对一个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了不同高度的钻石形和斜坡形转捩带,在来流马赫数为6,攻角为1°工况下,通过风洞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捩带对进气道壁面热流密度、压强、隔离段入口处总压和马赫数分布的影响.数值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修形异型转圆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7年 第6期38卷 1218-1225页
作者:卫锋 贺旭照 陈军 吴颖川 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利用流线追踪及微修型技术,设计了一种类水滴转圆形内转式进气道,针对该进气道开展了初步的数值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保持了流线追踪进气道前缘激波结构,微型面融合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Ma=6.0/AOA=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2年 第4期33卷 510-515页
作者:贺旭照 周正 倪鸿礼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双激波基准流场的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5年 第3期36卷 358-364页
作者:卫锋 贺旭照 贺元元 吴颖川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探索了一种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基准流场的设计新思路,基准流场由特征线方法设计的曲面压缩系统组成,包含一道入射激波和一道末端激波,消除了激波在内通道的连续反射。通过数值模拟对该设计思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双旁进气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4年 第11期35卷 1441-1447页
作者:卫锋 贺旭照 贺元元 吴颖川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外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低马赫数段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实验流体力学2017年 第6期31卷 1-7页
作者:卫锋 周正 李莉 贺旭照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为了研究新型一体化曲外锥乘波前体进气道在低马赫数端的自起动、抗反压特性及侧滑对性能的影响,基于几何约束及钝度修型的实用化风洞实验模型,采用进气道节流系统,在来流马赫数3.0、3.5和4.0,迎角-4°~6°范围内,不同堵锥位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内流场的PIV测量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2017年 第6期32卷 1289-1295页
作者:张俊 陈柳君 胥頔 吴运刚 张龙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分离原理的高压粒子发生器,并成功应用于高压状态下的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在氢氧燃烧加热来流温度为813K、燃烧压力为2.78MPa条件下,应用PIV技术开展了航空涡轮发动机单头部燃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