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臺灣中研院"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云间仙境:从汉代云气纹看北朝六角形龟背纹的溯源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4年 第1期 9-18页
作者:庄蕙芷台湾“中研院”科史会中国台湾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通识中心中国台湾 
六角形龟背纹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中经常出现,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经由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纹饰。事实上,这些纹饰在汉代就已存在,常作为丧葬艺术中升仙场景的背景图案,属于天象图母题之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些图像已经几何化,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看见”与“看不见”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2年 第9期 144-146页
作者:赖毓芝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台湾 耶鲁大学 
艺术史学者以当世的眼光去“观看”文物时,一方面,突破了原有社会运作的文化格套,捕捉到物品试图传递的新的沟通讯息,进而探究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难以避免的个人主观性和不完整性也决定了学者们会遇到“看不见”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实之间:石室、洞天与汉晋墓室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2年 第12期 38-44页
作者:庄蕙芷 陶金台湾“中研院”科史会中国台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中心 
“洞天”是道教的重要地理观念,其最初见于魏晋之际的灵宝经中。在东晋时期的《真诰》中,以华阳洞天为代表的洞天范式得以形成:其是一处难以进入、饱含滋养生命实现超越并升上天穹的力量的,独立于人世之外的石质结构时空。本文认为,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聞中國藝術史著作全編》序言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2021年 第2期 1-4页
作者:余英時中国臺灣中研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六十多年來,中國藝術史研究在西方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我的朋友方聞先生則在這一發展中一直扮演着開創性的功能:他寫出了無數的專書和論文,不但觀點新穎、資料豐富,而且方法精密,因而在這一領域中發揮了長期的影響。我非常高興,他的論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