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见民国期刊载《红楼梦》鼓词十种考释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24年 第4期 162-177页
作者:李碧 彭志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所31001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100012 
20世纪初,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了改编红楼戏的热潮,一时间,鼓词、摊簧、散套等多种说唱艺术纷纷追捧,形成红楼戏的辐射效应。《红楼梦》鼓词除已有单独发行的石印本以外,在期刊上亦有刊载,但因民国期刊史料过于零散繁杂,鲜少走入学者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风格与历史事件——关于董其昌新颖画法成因的三种史学解释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2期 49-57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84 
中西方学者都曾关注过董其昌新颖画法的成因,美国学者高居翰坚信1602年董其昌经过与利玛窦"一面之缘"后画风受到西方铜版画的影响。台湾学者石守谦则认为画家1597年那次刻意的"杭州之行"具备决定性价值。事实上,15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风格描述到学术意图——高居翰对《葑泾访古图》新颖手法来源的推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1期 139-151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董其昌在《葑泾访古图》一作中,运用强烈的明暗对照法塑造出一种类似贝壳形的山石结构。美国学者高居翰基于晚明绘画普遍受到"外来影响"的观念,推论这种"有反常之嫌"的新颖手法也是受到利玛窦携西方铜版画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格、画意与画史重建——以石守谦的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8年 第11期 118-130,F0004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台湾学者石守谦针对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画风革新的研究,不仅建立了该作品特殊的"直皴"笔法与王维《江山雪霁图》等雪景山水之间明确的借鉴关系,而且还积极地从更加广泛的古画作品中寻觅与其相关的画法资源。与西方学者的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守和拓展中国艺术学--四十年之艺术学探索心路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2期 5-11,19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全国艺术学学会 
从我197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开始关注文艺理论算起,到后来从事艺术学研究,已整整四十年,其间有一年在湖北荆州老家监利县教育局教研室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其余的三十九年一直在高校从事理论学习和教学科研工作,现将我的学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形取胜:物质媒介视域下的戏曲美学——以水袖的考察为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2年 第4期43卷 121-126页
作者:李碧 彭志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水袖作为戏曲表演的特技之一,相关史料甚少。经考证,水袖并非完全脱胎于舞蹈艺术,在形制上其水衣外延的初始设计更接近套袖服制。表演过程中,水袖作为衣袖的美饰和手部动作的延伸,成为打造舞台效果依托的物质媒介。因其既可将日常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0年 第3期36卷 11-16,52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山林精舍图》管窥宋旭与松江画派之影响关系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9年 第1期 28-32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现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宋旭《山林精舍图》之前很少受到学界关注,但它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往学界关于宋旭卒年问题颇有争议,而此作署"万历丙午"年款证明画家1606年仍在世,可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当送归夜,风雪满西楼——董其昌《西兴暮雪》背后的政治隐情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8年 第3期 20-25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最后一开上的《西兴暮雪》,是董其昌现存有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也是其唯一带有自然主义风格的雪景山水。画作上寥寥数语的跋文隐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荒寒的雪景意象亦带有很强的政治隐喻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管窥魏楷《石门铭》杂糅之美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0年 第12期 52-55页
作者:陈思首都博物馆民族考古研究部 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石门铭》是魏楷经典,书风飞逸奇浑,呈现出兼具众美、超越常规的“杂糅”特质,极具审美张力。本文从笔画形态、结体造型、布局精神等方面探寻《石门铭》“杂糅”的现象、缘由及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以期对当今艺术创新带来形式与方法的启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