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哲学与艺术之间——塑形于理性和感性之上的熊秉明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 第5期31卷 81-90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熊秉明是抗日战争之后教育部选拔的第一批公费留法生。他最初的选择是攻读哲学专业博士学位,但留法第二年(1948)却突然转学雕塑艺术。这一选择对熊秉明的一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他长期困扰于雕塑艺术在形象创造中的理性与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学传统资源的开掘与运用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6期 18-19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画学是围绕绘画作品与画家展开的品析、论评、著录、记述、考辨、题跋、赋赞、笔记、信札、杂记、诗文等文献与著述的总和,其文体既灵活又多样,可以归纳为画品、画论、画史、画法、鉴藏几大类。中国画学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伯龄《蟫精隽》中的词学批评及其词史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 第2期 108-113页
作者:李碧 彭志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北京100012 
明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偏重晚明而忽视中前期的问题,文学发展过渡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失衡的文学史叙述,边纠偏边拾遗显得十分必要。《蟫精隽》便是典型一例,此书因被《四库全书》编入子部而被词学研究者忽略,其著述的49条词论堪比一部小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颉刚“古史辨”思路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20卷 49-54页
作者:王洪伟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84 
顾颉刚是民国史学界"古史辨"运动的主要开创者,他不仅引领了历史学界的学术思潮,其疑古辨伪的精神也启迪了美术史学界对古代画学文献的考证风气。此外,他还培养了在美术史领域更具影响力的另一位史学大家——童书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绘画艺术的美学品格和形式特征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 第1期32卷 98-103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梅兰芳是我国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国画家,他创作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具有清丽雅致、潇洒自然的美学品格与形式特征。梅兰芳1915年跟随王梦白学画,后又结识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陈师曾、金城、姚华、陈半丁、齐白石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挥高校在艺术批评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6-8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艺术批评在20世纪以来有很大发展,前几年中国文联建立了评论家协会和出版《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在高校分门类建立文艺评论基地,对文艺理论发展有积极作用。从民国时期开始,高校一直就是文艺评论的基地。1919年,《新青年》杂志发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艺油画作品的北方情结与写实风格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19年 第3期 15-17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郑艺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从小跟着二哥学习绘画,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哈尔滨在现代产生过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和文学家,虽地处东北,却是艺术家的摇篮之一。俄罗斯文化对近现代哈尔滨文化产生较大影响。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百年建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理想与社会责任——评《知识分子与民族情怀—吴冠中的艺术理想及境遇抉择》
收藏 引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 97-99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为了推动吴冠中艺术与思想的研究,在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先生倡导下,于2012年开始招收吴冠中研究的博士后,讨论和分布研究课题。现将吴冠中研究博士后科研报告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深化与推进吴冠中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大沉雄滋润朴厚--张振铎国画的形式特征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21卷 59-62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张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早年和潘天寿等人创办白社,后在上海新华艺专、国立艺专、武昌艺专、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任教授,长期从事国画教学和创作活动,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建立起博大沉雄、滋润朴厚的形式特征,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思训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 第2期31卷 105-110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刘思训《中国美术发达史》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美术史著述之一,在中国现代之美术史学科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在美术史料挖掘、中国美术史的理论框架及编著方法上,均有鲜明的特点。作者对中国美术史中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