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3期13卷 45-51页
作者:潘秀通 潘源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电影的历史及美学——兼论“新西部电影”是否可以成立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年 第4期33卷 49-55页
作者:支菲娜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贵州电影突然闯入市场、观众和学者的视野。但是,并不存在一个有意识的集体,在长时期内有组织地进行以贵州为生产地、为舞台或题材的电影创作生产;也似乎并不存在某一个有意识的集体或个体,对贵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综合艺术与电影剧作构思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15卷 112-121页
作者:刘树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北京100888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电影文学是银幕上综合艺术元素的表现。因而 ,在进行电影文学剧本创作时 ,必须将综合艺术因素贯穿于电影文学构思。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角度 ,从“意念”、“道具”、“色彩”、“聚变”“动作”等综合艺术的诸方面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文艺片的困顿与突围——关于《立春》、《左右》和《二十四城记》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7期 32-36页
作者: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当下中国文艺片的"曲高和寡"牵涉到的不仅仅是艺术风格、艺术探索,其中还应该包含中西文化取向的问题。特别是当欧美电影奖项成为中国电影前进的驱动力的时候,这个问题更是不容回避,因为对奖项的追逐难免会受到"他人&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滩拾贝与精品意识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1997年 第4期 52-53页
作者:刘树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露天摇滚音乐节可以盈利吗——迷笛音乐节个案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4期 41-44页
作者:金燕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迷笛音乐节的成功的原因是全方位的:精良的音响设备,一流的现场乐队,低端的票价,价格合理而周到的商业服务,妥帖的安全及环卫保障,自由气氛的营造……而这一切,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电视理论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1997年 第2期 33-35页
作者:刘卫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家马原叙述“作家电影”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2004年 第23期 34-35页
作者:李玮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在祖国大陆,随着著名作家刘恒走上导演之路,“作家电影”的概念再次被提起。前两年有一部类似纪录片的《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之后是韩志君的《美丽白银那》,但都是无声无息。最近朱文的《海鲜》有些响动,但也只是在小圈子里被谈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构建及政策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电影技术》2019年 第8期 49-51页
作者:支菲娜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 
通过厘清电影工业的概念,来描摹"电影工业体系"。自2003年启动产业化改革以来,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电影工业体系逐渐成形,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全球成长最快的电影市场。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构的成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的倒置和倒塌——关于90年代中国电影世俗化倾向的美学分析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报》2003年 第1期 79-83,97页
作者:李玮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视艺术研究所 
进入 90年代以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化消费开始支配文化生产 ,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而以启蒙精神为核心的精英文化则一步步被挤向“边缘” ,即使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述 ,也以一种不断向大众文化靠拢的姿态来争取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