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29"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蒋兆和人物画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 第11期 176-178页
作者:韩廉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蒋兆和是20世纪初以来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开创者,其直取式的描绘深刻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与苦涩,而画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不断增加从侧面体现了蒋兆和在创作心理上由情感驱使到"理性"思考的变化以及内心诉求的沉淀。本文将通过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见微知著——陈洪绶画中器物研究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报)》2011年 第5期 41-45页
作者:王晓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陈洪绶借画中器物衬托人物形象并营造意境,借器物展现思想,表达情感,这种人与物的"沟通"为我们带来了启示。画家透过不同材质、类别的器物,达到了其精神及情感的满足和对凡间世俗活的超越,其绘画品格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观照的统一——2006年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回眸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报)》2007年 第4期 48-50,58页
作者:韩云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在过去的2006年,主旋律电影仍然是国产电影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这里面,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也同样可圈可点。不管是将主流思想融汇到商业化的运作中的主旋律大片《云水谣》,还是以献礼片的形式出现的《东京审判》、《我的长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才女薄命”论与《红楼梦》的“万艳同悲”关系臆说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学报》2020年 第12期40卷 15-16页
作者:刘聪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费孝通先“文化自觉”思想的意蕴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 第5期31卷 31-33页
作者:张健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费孝通晚年思考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充分展现了费孝通先作为德性智慧者的文化关怀气象。他创造性地提出的"文化自觉"大判断,不是"文化回归"式的夜郎自大理念,也不是"全盘西化"式的崇洋媚外观念,而是更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的“大通”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 第2期29卷 48-53页
作者: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北京100029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有机整体主义宇宙观,为中华传统美学和艺术提供了哲学基础,使中华古典美学与传统艺术形成了一种核心的观念与精神。这就是美学与艺术中与整个中华古典文化一脉相承的"通"或"大通"的观念与精神。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哲学探赜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7年 第11期30卷 321-322页
作者:孙冰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哲学的价值内核是人道主义原则,地域性特色及过程哲学思想亦是其创作中的关键理念。本文通过对阿尔托建筑哲学形成渊源的追溯,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作品分述其建筑哲学的三种维度,以期证得阿尔托既置身现代主义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菱格画到连环画形式的演变——以克孜尔和莫高窟的故事画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5年 第3期30卷 12-15页
作者:高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新疆克孜尔等地石窟寺留下了丰富的、以菱格画为主的佛教壁画艺术。随着佛教东传,这种菱格形式的故事画发了演变,敦煌莫高窟的连环形式故事画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这个演变过程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户县农民画的辅导者——程征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报》2012年 第2期10卷 42-46页
作者:王圣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户县农民画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成为了美术界的"样板画",曾经名噪一时,蜚声国内外。在其辉煌的背后,离不开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们是如何辅导农民画作者创作的?笔者走访了户县农民画最重要的辅导老师之一程征先,试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薛仁贵》元本与臧本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报)》2018年 第2期 118-120页
作者:王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在元杂剧选本中,《元刊杂剧三十种》是至今保存最早的元代刊本,《元曲选》则是明代臧懋循所编的代表性杂剧刊本,两者共有十三篇相同篇目。由此,通过从两者相同篇目《薛仁贵》中的曲文宾白、脚色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比较阐述,进而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