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越现代性的景德镇发展模式:从生产地到艺术区的变迁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0年 第5期 130-147页
作者:方李莉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 
人类社会正在超越现代性而迈向后现代,甚至比后现代更超前的知识性、服务性、环保性的新时代。通过社区研究、全球视野、文化实践方法、视角和理论,以景德镇这样一个传统手工艺城市的复兴作为案例来剖析和论证可以看到,现代性的最大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功能美:非洲社会文化生活中美与丑的融合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1年 第3期160卷 130-137页
作者:李修建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在非洲社会文化中,美在神灵世界发挥着重要功能,面具舞、雕像或占卜盘之类引人瞩目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荣耀和抚慰神灵,取悦和吸引祖先,引诱和安抚灵魂。审美和实用功能并不相互排斥,众多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一件物品的审美性可能是它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1年 第3期 42-51,158页
作者: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北京100012 
手工艺关联社会发展,通过对当代社会转型中手工艺的田野研究,可以窥知当今中国正在发生一次新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得以重塑,而中国传统的哲精神亦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悄然蕴发着新的振兴。人类的文化从来就是在&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美与文化人类: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6期 82-89页
作者:理查德·L.安德森 刘翔宇 李修建美国堪萨斯城市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艺术和美的跨文化研究兴趣得以复苏,论著日渐增多,论题涉及艺术家、风格传统、象征主义和艺术的功能。以前相互分离的科之间互动越来越多,者们对于美的比较研究兴趣日浓。对非西方美研究表明:每种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与艺--基于中国视角的艺术人类相关理论探讨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7年 第4期137卷 109-117页
作者:李修建 罗易扉(译)英国科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100029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310018 
盖尔的艺术能动性理论,在门神、灶神等中国民间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不过,能动性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山东民间艺术的功能。为了进一步理解中国艺术,有必要从中国和哲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把艺术理解为观念的视觉表达,同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的原动力——围绕美现状与发展问题的圆桌对话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9期 113-128页
作者:李修建 卢春红 李科林 王嘉军 常培杰 刘春阳 杨震 陈昊 杨一博 王怀义 范昀 卢文超 杨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深圳大学哲学系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社会文化的转型,“美热”迅速降温,美研究逐渐边缘化。时至今日,美研究面临诸多困惑乃至困境,如美科定位,美怎样处理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美理论如何回应当下新兴的文化现象,如何拓展美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术思想解析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报(哲社会科版)》2021年 第1期53卷 146-156页
作者: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89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基因·笔谈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0年 第6期 4-14页
作者:邓福星 练春海 王清雷 李修建 任大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基因中不仅储存着单个生命体的生长、衰病、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也存储着物种的种属特性和代际传承密码。从"基因"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界与融合——艺术人类艺术社会科建设与反思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0年 第1期 37-42页
作者: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艺术人类艺术社会艺术学体系中新兴的分支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二者的科建构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共同探讨。第一,在科归属问题上,二者都趋向于艺术学范畴。第二,二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仍然存在较大区别,研究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始民族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20年 第6期34卷 85-93页
作者:莱昂哈德·亚当 汪欣(译) 李修建(校)不详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原始民族艺术在人类田野工作者和欧洲艺术家的努力下,审美价值逐渐凸显。原始艺术研究虽未获得独立科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受到重视。原始民族艺术的审美性、原始艺术与欧洲现代艺术的关系、原始民族艺术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