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
1,140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治大国若烹小鲜”考辨——兼论其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39卷 55-64页
作者:朱振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道德经》,当下学界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展开。这种解读方式虽言之成理,但因脱离了相应的人文情境,并没有切合老子本意。形象思维是传统文化基本的思维模式,取象言事为古圣先贤阐明见地的常规方式,《道德经》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奇迹·笨小孩》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类型化策略
收藏 引用
《西部广播电视》2022年 第23期43卷 123-125页
作者:刘秋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奇迹·笨小孩》是文牧野导演继《我不是药神》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影片聚焦当代普通人物的奋斗成长历程,将现实题材与类型化策略有机结合,以严谨的叙事结构、轻喜剧的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及真挚细腻的情感,为我国现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批评对象的转变:从“四要素”到“艺术界”
收藏 引用
《石家庄学学报》2022年 第1期24卷 153-157页
作者:王天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四要素”文论批评模型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传统”为主要讨论对象,同时也成为分析各种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主要趋向。然而,所有的批评家、理论流派不可能对这四种要素同等重视。艺术从自律、他律走向通律性的过程,也是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说外行话--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论战对象与宗旨
收藏 引用
《关东学刊》2023年 第2期 151-160页
作者:李宝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作为20世纪的经典文论,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此文论证了“南宗”风格是中国画的正统,却不是中国诗的正统,中国旧诗画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个观点的建构,是在与当时通行的另一观点进行商榷,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当下与重塑——现实主义视域下青春题材电影的创作特征与流变
收藏 引用
《传媒论坛》2023年 第19期6卷 78-81页
作者:贠晓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青春题材一直占据着电影市场上较大的份额。青春片在表达个体青春体验、触及大众情绪、缅怀美好过去的同时,传播着青年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近年来,中国青春题材电影在叙事内容、创作方式上的现实主义转变,使其成为推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验·展示·实践·师资·专业——非遗进校园范式研究的五重分析
收藏 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2年 第1期15卷 278-294页
作者:李林 谭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非遗进校园实践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入,一系列优秀案例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为非遗进校园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在非遗进校园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其在校园美育建设、非遗项目传承方式的创新探索以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唤醒乡愁记忆的叙事策略——以乡土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为例
收藏 引用
《北方传媒研究2023年 第1期 35-39页
作者:马玉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纪录片作为影像记录者,在故乡记忆的保存、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以“唤起家乡记忆”和“保护历史文脉”为主题,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城乡形象多样展现,试图唤起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歌辛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性质辨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22年 第2期41卷 99-112页
作者:李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102218 
自1936年陈歌辛发表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迄今,已有85周年。围绕此歌的性质,有人称其虽“前卫、出格”,但与欧洲传统调性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作者却认为它的“自由十二音”样态,与传统和声“貌合神离”,其四度叠置、大量音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思考——以陕北民歌博物馆为例
收藏 引用
《黑河学刊》2023年 第5期 26-33页
作者:刘佳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保存、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如火如荼。本文以陕北民歌博物馆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匠作的理性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23年 第2期 99-101页
作者:李瑞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现代学理意义上的“理性”是指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它以感性为基础和手段,但本质意义上又超越感性,从而显示出以秩序和意义的方式把握世界。所谓“理性精神”,是指自觉地运用理性,在理性的指导下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