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茶叶学会"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场关于茶艺的邂逅
收藏 引用
《茶博览》2016年 第10期 60-63页
茶艺比赛,是一次茶与艺术的碰撞,是一种跨越地域、年龄之美。它的美,是优雅的、温婉的,亦是热情澎湃、感人肺腑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茶艺师对茶的不同解读,亦是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让我们感受茶艺之美,来一场关于茶艺的邂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茶点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国茶叶2008年 第12期30卷 56-57页
作者:周智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310008 
茶点精细美观,品种丰富,是佐茶食品的主体。茶点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茶点保健功能的开发利用,茶点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研究弘扬茶点文化,对于促进品饮艺术的提升,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儿茶艺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茶叶2012年 第9期34卷 32-33页
作者:吴海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学会310008 
距今1700年前的西晋时代,文学家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沥"两句,描绘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玩得口渴煮茶喝的情景,说明自古以来茶就是青少年的饮品。随着茶文化走入百姓生活,饮茶品茗开始作为高雅的艺术享受为越来越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盏之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茶叶2018年 第1期40卷 66-68页
作者:段文华 王莺 吴潇楠 周智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学会310008 上海润土文化发展传播有限公司201300 呼和浩特一清茶事010010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茶具文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盏作为中国茶具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探访了建盏原产地,走访了制作仿宋建盏的工匠和民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野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08年 第1期31卷 51-51页
作者:周野中国茶叶学会 
周野,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知名策划人、篆刻家、收藏家。好品茗、善金石,擅长企业CI战略策划,历任福建多家上市公司企划总监及企业战略顾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汤作品欣赏会的做法与精神
收藏 引用
《茶道》2023年 第9期 88-88页
作者:许玉莲许玉莲茶道院 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 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 中国茶叶学会海外联络站(吉隆坡) 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呈现及欣赏茶汤的美与艺术性的一种茶会,茶汤泛指泡茶奉茶品茶整个过程,是专门欣赏茶汤的场所,像去音乐厅目地就是欣赏音乐,这种茶会不止品茗者品茶,包括茶道艺术家也一起品茶。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的工业香味与艺术香味
收藏 引用
《茶道》2023年 第6期 85-85页
作者:许玉莲“许玉莲茶道院” 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 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 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 中国茶叶学会海外联络站(吉隆坡) 
所谓茶香,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的组合,在适合的水温中挥发散发出来,鼻前可嗅闻;一些可溶于水的香气物质便会释放入茶汤里,这时的茶汤饮之如有可咀嚼之物,通过唾液催化,香气可从上颚感觉到,人们便能加倍地感受到这茶的好喝,因此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室雅茶香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08年 第4期31卷 10-页
作者:周野 周野 周野 周野 周野 周野 周野中国茶叶学会 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 福建省茶叶学会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寿山石专业委员会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联盟福州办事处 福建青年杂志社《青春潮》杂志 
在喧嚣城市里呆久了,许多人渴望过一段乡野平淡悠闲的生活,做一个生活简单的人,喜欢闲暇时用一些雅致的生活来诠释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就如同现在放在我面前的这一杯绿茶,没有繁锁的工夫茶泡茶工序。放茶,倒水,然后等待,茶好了,沉睡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制造与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成果》2022年 第6期23卷 20-21页
作者:任海青 钟永 王志强 龙卫国 龚迎春 赵荣军 覃道春 邱培芳 卢晓宁 武国芳 王玉荣 刘丽阁 王建和 倪竣 宁其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国际竹藤中心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林业大学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烟台博海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城宏宇竹业有限公司 不详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专业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业委员会 
结构用木质材料是仅有的富碳材料且可实现碳的长期、有效储存。建筑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行业,随着我国碳中和等长期发展战略路径的实施,加快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林业的当前主要任务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