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141-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9年 第5期 128-132页
作者:宋俊华 倪诗云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旅游真实感建构的意义:游客需求到传统复兴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 第2期32卷 185-189页
作者:何研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文化旅游研究兴起于19世纪,2018年我国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将文化旅游推向新的高潮。文化旅游中游客对真实感的需求促使当地居民、旅游机构、社会力量等对文化旅游对象进行建构,建构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适宜旅游的文化表演,当这些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9年 第2期 1-7页
作者: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人类非遗保护需要而兴起的。非遗学的独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自觉地案例研究,更要有系统地理论探索,而这一切都有赖非遗学科共同体来实现。非遗学科共同体是指基于明确学科归属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现实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0年 第1期13卷 19-23页
作者:段晓卿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非遗数字化保护不仅是非遗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注重交互和多种形式信息交流的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技术与非遗的结合程度,可以将虚拟现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范式建构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21年 第6期 21-28页
作者: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学科确立是以范式独立为标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难题”与传统学科的范式“反常”激发了建立非遗学科的讨论。在扬弃传统学科旧范式的基础上,非遗学科要建构自己的学科范式。非遗学科范式包括事实范式、实践范式、批评范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社会记忆的非遗传承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晋中学院学报》2020年 第4期37卷 26-31页
作者:何研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非遗的纪念仪式活化或创造一些纪念仪式,反复操演,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民众在自己的生活中深受仪式秩序的影响,并自发地传承。非遗的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记忆,"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非遗的形式唤起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六国乐官制度钩沉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7年 第3期 69-73页
作者:黎国韬 李敏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院长办公室 
十六国政权或"全用汉制",或实施"胡汉分治",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汉人的制度,所以往往有乐官机构的建置。对此展开稽考可知,后赵、前秦、前凉、慕容诸燕、后凉等国留下的乐官史料相对较多;从中又可看出,这些国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与游憩机会”专题学者对话录
收藏 引用
《旅游论坛》2023年 第3期16卷 1-11页
作者:李菲 陈平 宋俊华 苑利 张朝枝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4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其合理利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结论认为: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我国的相关法律已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界定,但无论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悦城龙母文化的产业化之道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 第5期 68-73页
作者:蒋明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编辑部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作的西江流域悦城龙母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改革开放30余年来,经过地方政府的着力打造,龙母文化业已成为粤港澳地区一块重要的旅游文化品牌,在旅游经营开发、规划设计、宣传营销和庙会经济等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羌族口头艺术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24卷 20-29页
作者:焦虎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羌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羌族的口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相关论著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从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7个方面对与羌族口头艺术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和综述,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羌族口头艺术的全貌,促进羌族口头艺术研究的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