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建设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 第7期 205-212页
作者:孔庆夫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为保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而维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可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框架协议和约定,并与缔约国共同倡导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寄以抢救、保护和传承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吉散曲艺术新论
收藏 引用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29卷 59-63页
作者:黎国韬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大傩仪官联考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0年 第1期 166-180页
作者:黎国韬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广东广州510275 
傩仪是中国原始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由于傩戏源出于傩仪,所以傩仪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加上现今中国的一些省份中仍有活态傩仪的存在,遂令傩仪成为宗教、艺术等领域研究中的热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保护的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8年 第3期 1-7页
作者: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作为一种由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非遗保护必须遵循契约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都是非遗保护的国际契约,目的是确保每个缔约国都能基于自由、平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湘西州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5期26卷 9-12,44页
作者:罗婉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苗鼓是湘西苗族的圣物,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艺术特征,文化底蕴深厚,集音、体、美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人民喜闻热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调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背景、起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飘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4年 第1期 143-148,159页
作者:李兴文 黎国韬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飘色是融合戏剧、舞蹈、杂技、装饰等于一身的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广泛流行于广东的广州、湛江、中山、江门、韶关等地。其远源是古代宗教中的行像仪式,而直接产生于宋明时期的高台展示艺术――台阁(抬阁),其后则发展出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向“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期”--高小康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1年 第3期 46-52页
作者:廖明君 高小康<民族艺术>杂志社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中山大学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小康兄好!我注意到你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并已产生较大影响。我更注意到,在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中.是以对当下非物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岭南人文图说之三十九——西秦戏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7年 第3期 F0003-F0003页
作者:宋俊华 刘红娟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是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后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形成的地方小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丰富的文化价值,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会首”在民间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变迁--兼说河南浚县民间庙会、社火中的会首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8年 第3期 111-116页
作者:邢涵 康保成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传承与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广州510275 
会首是民间会社的头领,也是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从唐宋到当代,会首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会首从乡村大户向平民转移,其职能从组织拜神、祭祀等宗教活动向近现代组织娱乐活动转捩,古代会首诈骗钱财的现象也基本得到遏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岭南人文图说之四十五——高州木偶戏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7年 第9期 F0003-F0003页
作者:宋俊华 李文琼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主要流行于粤西高州等地,因其独特的表演和丰富的遗产价值,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高州木偶戏在上世纪60年代最为繁荣,目前仍广泛流传于高州村镇,高州因此也被文化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