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阿瑟·米勒“社会剧”的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10期 50-52页
作者:林琳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阿瑟·米勒出生于1915年美国的一个富裕犹太裔家庭,童年时期经历美国经济崩盘而家道中落。中学毕业后,阿瑟·米勒打零工两年筹足学费,进入密执安大学。在校期间,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并两度获奖,由此逐渐走上职业戏剧创作的道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皮斯卡托:当代戏剧舞台上的伟大革新者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7年 第5期 62-64页
作者:赵志勇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观,而广播和电影的艺术门类的诞生及普及也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校园戏剧中小剧场创作的新气象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8期 89-91页
作者:胡薇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对于校园戏剧来说,小剧场创作的数量和比例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小剧场戏剧,与生俱来就拥有诸多的特点和优势,如:因为"小",从而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物理及心理空间的距离,便于观演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戏剧的现场感、参与感和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与舞蹈戏剧构作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80-85页
作者:张岩 李亦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100710 
"戏剧构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职务。它指的是以戏剧构作的工作方法而工作的人。在剧场创作过程中设立戏剧构作这个职业,主要是为了保证剧场演出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政治性,即强调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良与杂糅:文明戏剧场空间概评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2期 55-59页
作者:方桂林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兰心大戏院是20世纪初中国内陆近乎唯一的专业话剧场,它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使当时的中国观众特别是早期话剧运动者获得了对于西方戏剧及其剧场性审美的初步认知。20世纪初,中国现代剧场与新式舞台开始建设,以“新舞台”为代表的改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歌剧《运河谣》剧本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7期 95-97页
作者:黄维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关于创作歌剧《大运河》的想法已经有好几年。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运河文化与运河历史的著作,也沿着京杭大运河作过许多实地考察。渐渐形成了关于剧本主要内容的构想。首先,想做一部民族歌剧。我们现在舞台上出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戏剧的守望——谭霈生戏剧理论思想“内生性”探源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3年 第9期 12-30页
作者:丁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100009 
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论戏剧性》一书,作者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谭霈生先生。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时年48岁的谭先生如今已是80岁的耄耋之人。岁月摧人老,但具有思想底蕴的著述却不会在时序的流淌荡涤中湮灭其闪烁的火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式的“陈”与“新” 谈新艳秋《春闺梦》与陈永玲《拾玉镯》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3期 63-65页
作者:李炳辉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新艳秋与陈永玲都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宗程派,一宗筱派。新艳秋的表演被观众称为“行动的仕女图”,雅致风范,谨遵程式,其唱腔程韵十足且婉转幽咽,有程派“亚祖”之称。反之,因流派的不同,陈永玲的表演则质朴天真,善化程式于生活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罗斯莫庄》:奔腾的白马与夜半的太阳——兼析该剧对戏剧艺术本质与潜能的探掘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3期24卷 162-168页
作者:汪余礼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100710 
本文结合《罗斯莫庄》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从易卜生"自我探索-重铸心魂"的角度,切入这部悲剧的核心与底蕴,认为:该剧的主旨不在于揭示人物的俄底浦斯情结,甚至也不在于探讨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以及自由主义的破坏性,而是通过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媒体戏剧评论的特征、问题与戏剧评论的转机——以“北小京看话剧”为例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22年 第5期37卷 17-23页
作者:彭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102209 
“北小京看话剧”为代表的自媒体剧评是新媒体环境下戏剧评论的新类型,这类剧评在写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特征,给只表扬不批评的剧评界注入了新鲜的评论血液,促进了戏剧评论的多元化、大众化。自媒体剧评在传播层面形成了以交互性为主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