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21世纪旅游演艺中的观众审美体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5年 第2期 85-90页
作者:董良 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 
作为戏剧艺术与旅游资源融合的创新演艺形式,旅游演艺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演艺的观众审美体验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1世纪初,以自然奇观与人造奇观为核心,通过山水实景和技术手段塑造感官体验;2009年后,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素贞”戏曲扮相的经典生成与当代变迁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5年 第1期 101-111页
作者:王璇 王立君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本文以“白素贞”戏曲造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典扮相的生成机制及在当代的演变路径。文中首先剖析了戏曲衣箱制中“白素贞”扮相的建构逻辑,阐明其植根于多元社会语境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视觉表达,并历经时间积淀,形成了程式化的穿戴规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新时代舞台美术设计多元化创新
收藏 引用
《民生周刊》2025年 第2期 72-74页
作者:桑果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舞台美术设计是借助信息技术、科学材料、美术表现等手法,通过设计者“览物所得”和“所宠所养”构建可观、可想的艺术空间,以此呈现物象隐喻、情感状态、哲思教化等艺术视觉,有现实性,亦有虚拟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山西红色戏剧舞台美术创作流变——以各版本《刘胡兰》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 第1期 54-58页
作者:肖霄山西传媒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山西红色戏剧舞台美术创作历经革命战争年代至新时代的变迁,以刘胡兰故事为典型,展现了从简约实用到多元发展的艺术流变。早期舞美设计受限于物资匮乏,采用简易布景与道具。随着技术进步,舞美设计向专业化、多样化转型,多媒体、LED屏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治·希平:在空黑舞台上的创造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 53-63页
作者:刘杏林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俄裔美国舞台设计师乔治·希平是当代最重要的舞台设计师之一。他将建筑艺术融入戏剧舞台设计中,以强烈的隐喻色彩赋予作品全新的阐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冠巾纵横谈──历史剧服装设计杂谈之一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年 第3期 117-127页
作者:钟林轩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冠巾纵横谈──历史剧服装设计杂谈之一钟林轩一、历史剧的服装设计与服装的历史真实性近些年来,中国历史题材戏剧及影、视作品大量涌现,仅就这些作品中人物服饰来说,以其设计的艺术水平和历史的真实性而论,可说是各具特色、良莠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木偶剧艺术创作的整体性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 48-54,73-76页
作者:胡万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文章围绕人偶剧的舞美创作,浅析了木偶剧艺术创造的整体性概念。舞台美术创作是一个整体的设计,它包含了舞台绘景、舞台灯光、舞台人物造型等。在人偶剧中,偶、人、景是一体的,因而舞台美术设计的整体性即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人物造型的创新假象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 第5期 90-96页
作者:陈向群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舞台人物造型无疑是影响一部戏剧演出的重要元素,就与演员的直接相关性而言,它在很多时候甚至比布景空间更加重要,又应该受到作品整体艺术风格—导演的整体创作风格以及舞台设计师的视觉风格—制约。创新的舞台人物造型评价标准应该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或许同归,绝然殊途——论行为艺术之渊源不同于表演艺术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111-118页
作者:冯硕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行为艺术”与“表演艺术”虽然在形式上有相似或相同之处 ,但有着迥异的渊源 ,当今不同艺术间的借用、融合逐渐成为潮流。在此过程中 ,追本溯源的探究可以避开形式、语言借用的表面化 ,进而达到更深刻的交流与融合。本文试图以“行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伊沃·凡·霍夫与扬·维斯维尔德的戏剧视像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24年 第6期 123-135页
作者:钱威伟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比利时导演伊沃·凡·霍夫和舞台美术家扬·维斯维尔德对西方当代剧场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霍夫和维斯维尔德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相依合作,在布景、灯光和多媒体的设计方面多有革新。他们使用现代视觉要素解读经典文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