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吐蕃与于阗关系考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1999年 第1期 29-37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度·卫藏·敦煌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论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02年 第3期 1-8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卫藏的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印度、敦煌佛教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9~ 1 1世纪间 ,西北诸族间的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印度波罗艺术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 ,在敦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认为 ,波罗 中亚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吐蕃时期西藏建筑艺术初论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1996年 第4期 80-84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克·托曼斯:影像时代的油画探索者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6年 第5期 126-129页
作者:龚田夫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 
随着数字化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制作成本不断下降,可以预见在短期内数字图像艺术将会日益普及。想当年,韩籍艺术家白南准用电视机堆成电视墙就曾令人惊叹不已,现如今,这一绝招只不过是大城市家电商场中一个司空见惯的促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藏近代建筑艺术概述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1996年 第4期 122-131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文化上的综合意义。在各民族的文明生活中建筑既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标识,也是精神文明、特别是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抽象体现。建筑虽然往往出于非常实用的目的。但做为一种造型艺术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人面像岩画文化浅谈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3期33卷 67-74页
作者:龚田夫 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人面像岩画是指那些看起来类似人面或是可以联想到人面的岩画图形。中国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呈线形,东线即东部沿海一带,北线横贯内蒙古,西线即从内蒙古到宁夏。人面像岩画的创作者很可能是原居于江苏、山东的从事原始农耕的东夷人,人面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岩画与艺术史学:学科视角的持续探索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7年 第4期137卷 124-136页
作者:苏姗.露维斯 王永军 孙晓勇墨尔本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但在以往的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科中,岩画地位实际上是缺位的。随着研究文本的逐步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岩画研究扩展了艺术史学的学科范围,但是很大程度上未被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讨岩画艺术在美术史教材中话语权的缺失--基于美术史教材中岩画描述现状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10期 118-119页
作者:苟爱萍西安美术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岩画既是古代人类的文化创造,也是古代人类的艺术创造。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岩画距今大约有三万年之久。有学者认为,在无文字时代,岩画可能是当时的人们记录事物的一种标记符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中世纪建筑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 第2期 80-86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顾岩画学在中国的一段历程:评黄亚琪的《广西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19年 第2期 53-56,67页
作者: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本文回顾了岩画学在中国起步及发展的艰难历程。黄亚琪的新作将人类学符号学理论用于岩画图像符号的阐释,是该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