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传播艺术(上)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 第7期 38-41页
作者:余伟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开播8年来,在舆论监督方面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具体实践中注重舆论监督的传播艺术.这种传播艺术不仅体现在对不同监督对象所采取的不同监督方式上,也表现为在不同节目制作流程中的不同做法上.本文根据节目的制作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焦点访谈》:舆论临督的传播艺术(下)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 第8期 64-66页
作者:余伟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三)编辑过程中的舆论监督艺术电视新闻评论是多种传播符号综合运用的评论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如标题、字幕)、图像符号(如画面、图片、资料、图表)和语言符号(如解说词、论述语言、同期声、音乐、背景音响)等③.相对于报刊、广播来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对新闻人物访谈栏目《面对面》的把握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03年 第8期 14-16页
作者:王志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今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央电视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到第一线采访。他们和全同志一起,以无畏的敬业精神向全国人民奉献出大批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党中央的声音,讴歌了英雄人物,为全国人民战胜非典树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对面》的拍摄技巧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03年 第8期 17-18页
作者:王扬 邓博文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哈尔滨电视台新闻中心 
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怎样创作优秀的电视节目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中央电视台防治非典报道先进个人王志、王扬、张海鹏、陈轩石等撰文,论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电视艺术表现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报道看大型新闻直播节目中现场报道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年 第6期 43-46页
作者:王旭东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辑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收视率:特征还是目标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 第2期28卷 102-106页
作者:宣明栋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 
当前电视频道运营者和电视节目制作者把收视率当成了追逐的惟一目标,演变出这一制度设计和运作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现状。这是来源于电视界对收视率评价的理解偏差和应用领域的不适当。来源于这样一个不易觉察的转换:把特征当成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广播公司节目广告印象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1997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袁正明 梁建增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ABC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1997年 第3期 54-56页
作者:袁正明 范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1996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组成了一个考察小组,专门对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即ABC公司进行调研。回国后,考察小组将他们丰富的见闻加以整理并经提炼形成文字,其内容涉及ABC内机构设置、管理思想、运作方式、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寻
收藏 引用
《全国新书目》2024年 第9期 56-58页
作者:王宁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 
每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大时代都曾留下独一无二的生动印记。作为记录者,我们可曾缺席?这是《吾家吾国》的初衷。提笔的深夜,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厦门晚报》的头版,95岁的指挥家郑小瑛手拿话筒,为观众做歌剧演出的导赏。头版的标题是《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你到底要什么?
收藏 引用
《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 第4期 17-20页
作者:陈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整个演讲的过程中,陈虻一直紧锁着双眉,其结果是,语言里进出思想的火花,他诙谐的语言总能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业者的艰辛和执著,不禁对他及他的同伴们肃然起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