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感悟传统的“线”与民族的“彩”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9年 第3期 80-82页
作者:董红普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访问学者 
能生活在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积淀并处处充满中华民族璀璨艺术的大环境中,能用我的人生经历去感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魅力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艺术的真谛,是我追求艺术人生的最大幸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白描的三个层次与境界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3年 第4期 1-5,F0002,F0004页
作者:苏百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四川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学院 
就中国画以线存形之法而言,白描可谓体现此法最高级的形式。白描向来是花鸟画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花鸟画的学习过程中,关于造型、构图、笔墨等各个方面的训练皆可以白描这一形式呈现。而白描作为可承载这些中国画基本元素的最纯粹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惑与惑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3年 第1期 30-32页
作者:刘庆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在我看来,回忆就像是从书架上顺手取下一本书,大致浏览,说不定翻至哪一页多看两眼,说不定哪一页在手中一闪而过。或许,精彩的时刻就这样在不自觉中错过了。手中这一页,就字里行间地铺展、放大,肯定为历史性的片断。于是,我们就有了珍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表现、图式及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3年 第1期 76-80页
作者:雷子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国画关于生命主体的叙述,缘于以意念为主导的对自然宇宙的观照方式。其主观操作背后是一个自成统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的生成包含视觉、心理、社会等诸多意义。其艺术气质的流露来源于一种感觉的存在。中国画的传承性,暗示了其强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而不同 通变则久——卢沉先生的艺术观与学术观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4年 第2期 21-23页
作者:韩国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00102 
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清华美术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杰出的中国画画家卢沉先生,因病于2004年1月23日在京去世,本期发表中国画系的部分教师与他的学生所写的一组文章,以表我们的沉痛悼念与不尽追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这里我展开了丹青的翅膀
收藏 引用
《中国政协》2006年 第9期 90-91页
作者:刘俊刚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我的画挂在海德堡古城堡艺术博物馆。这是1992年我来德国举办画展时画的一张中国画《海德堡的冬天》。14年后故地重游,看到这张画赫然与西方艺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展在同一大厅之内,心中不免有些诚惶诚恐,继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当随时代 观姚舜熙画有感
收藏 引用
国画家》1994年 第5期 15-19页
作者:姚有多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清代艺术大师石涛有一句名言谓:“笔墨当随时代。”我理解其意不仅指形式上的笔墨技巧,而是指整个中国画艺术之发展,故因解为:“艺术当随时代”。艺术必顶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代者生,逆时代者亡。中国画这么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北山山水画作品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4年 第7期 108-109页
作者:夏北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作者简介:夏北山,名冰,1968年生于河南固始,幼承庭训,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先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北京市委高层协商专家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是一种成长的体验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1年 第6期 88-97页
作者:徐坚伟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报纸上有关于中医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的全民讨论的报道。我有兴趣连续看了几篇,最后文章的定论是中医有存在的必要。并指出中医与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在治疗的方式、方法上各有利弊,其结果都是能治愈人们的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越幻境中的迷恋,解读图式与物象的距离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6期 114-119页
作者:赵丽娜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这个时尚生活的时代,是充满诱惑和幻想的。世界纷繁的色彩包含着绮丽和魅力,散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带来了虚幻感——它属于现代都市,并努力地与自然存在等同,宣扬着对纯自然的倾慕和对人的呵护,它对现代文明中的喧嚣部分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